陈书(陈书伟律师)
简介
陈书,南朝陈朝的正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共36卷。记载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至亡国皇帝陈叔宝,共59年的历史。
一、编纂背景
陈书的编纂始于陈宣帝太建十年(578年),当时陈宣帝下诏令庾敳、孔奂等十二人负责编纂国史。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令李淳风、颜师古等人在国史馆继续编修。
二、史料来源
陈书的主要史料来源包括:
简介
陈书,南朝陈朝的正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共36卷。记载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至亡国皇帝陈叔宝,共59年的历史。
一、编纂背景
陈书的编纂始于陈宣帝太建十年(578年),当时陈宣帝下诏令庾敳、孔奂等十二人负责编纂国史。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令李淳风、颜师古等人在国史馆继续编修。
二、史料来源
陈书的主要史料来源包括:
官方文献:国史、起居注、百官志等
私家记述:姚察《陈书》、吴平《陈纪》等
碑铭、墓志等文物资料
三、体例内容
陈书共36卷,体例仿效《史记》和《汉书》:
本纪:10卷,记载陈朝四帝的生平与事迹
志:10卷,分为礼仪、天文、地理、职官、选举、五行、音乐、百官、刑法、食货等十个方面
表:8卷,记载陈朝的臣子、封王、疆域等
传:8卷,记载陈朝重要人物的生平与事迹
四、史学价值
陈书作为陈朝的正史,具有以下史学价值:
真实性:
史书编纂严谨,史料多取自官方文献,较为可靠。
系统性:
全面记载了陈朝的历史,是研究陈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参考性:
为后世史家编纂《隋书》等史书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学价值:
史书文笔简洁流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五、版本流传
陈书流传至今有众多版本,其中以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刻本和明朝弘治年间覆刻本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