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是初中几年级的课文(观刈麦是部编版几年级的古诗)
简介
《观刈麦》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亲眼所见的农民收割麦子的场景,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景象和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多级标题
一、诗歌背景
1. 作者简介2. 创作时间
二、诗歌内容
1. 第一节:描写农民收割麦子的忙碌景象2. 第二节:表现诗人目睹农民辛苦劳作后的感受
简介
《观刈麦》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亲眼所见的农民收割麦子的场景,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景象和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多级标题
一、诗歌背景
1. 作者简介2. 创作时间
二、诗歌内容
1. 第一节:描写农民收割麦子的忙碌景象2. 第二节:表现诗人目睹农民辛苦劳作后的感受
三、诗歌鉴赏
1. 语言朴实,形象生动2. 对仗工整,节奏明快3. 抒发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
四、诗歌意义
1. 反映了唐代农业生产的繁荣2.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敬重3.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内容详细说明
一、诗歌背景
1.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有“诗魔”之称。
2. 创作时间
《观刈麦》创作于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约在816年左右。
二、诗歌内容
1. 第一节:描写农民收割麦子的忙碌景象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四句诗描写了农忙时节农民们忙碌的景象。五月正是小麦成熟收割的时节,农家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夜里刮起了南风,吹得金黄的小麦随风起伏,就像波浪翻滚一般。
2. 第二节:表现诗人目睹农民辛苦劳作后的感受
“妇人曝背心,男子挥汗裳。 无那炙热日,似火烧衣裳。”这四句诗描写了收割麦子的农民们挥汗如雨的辛苦劳作场景。妇女们晒黑了后背,男人们挥洒着汗水,浸湿了衣裳。尽管烈日当空,酷热难耐,但他们仍然坚持劳作,不辞辛苦。
三、诗歌鉴赏
1. 语言朴实,形象生动
这首诗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农民收割麦子的景象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
2. 对仗工整,节奏明快
全诗采用工整的对仗,节奏明快流畅,朗朗上口,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感染力。
3. 抒发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
全诗通过对农民收割麦子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诗人目睹农民们的劳累和辛苦,心中充满感慨和敬意。
四、诗歌意义
1. 反映了唐代农业生产的繁荣
通过《观刈麦》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农民们辛勤耕耘,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保证了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2.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敬重
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敬重。他不仅同情农民的辛苦,而且赞扬了他们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3.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观刈麦》这首诗,通过对农民收割麦子场景的描写,唤醒了人们对劳动人民的重视和尊重。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促进了社会和谐,促进了劳动人民的尊严和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