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36 0 2024-07-20

##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 简介《将相和》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刻画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爱国形象。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人物的高贵品质,并学习历史故事的写作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 简介《将相和》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刻画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爱国形象。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人物的高贵品质,并学习历史故事的写作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会人物情感,感悟人物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体会“将相和”的意义,懂得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小故事,概括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学习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感悟人物品质。

学习历史故事的写作方法。###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人物图片###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1. 教师展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引导学生解释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成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3. 揭示课题:《将相和》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故事发展顺序。

(三)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20分钟)

1.

分组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组:完璧归赵 (重点分析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第二组:渑池之会 (重点分析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维护国家尊严)

第三组:负荆请罪 (重点分析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的宽容大度) 2.

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感悟人物品质。

(四) 拓展延伸 (10分钟)

1.

思考题:

你认为“将相和”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将相和”? 2.

写作训练:

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视角,将故事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 课堂小结 (5分钟)

1.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学习廉颇和蔺相如的爱国精神,在生活中做一个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人。### 六、 板书设计

将相和

一、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

二、 渑池之会 (维护尊严)

三、 负荆请罪 (知错就改,宽容大度)

### 七、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历史故事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