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第一(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
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到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84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共16卷,300余万字。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编年体史书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发展过程。
内容全面翔实
《资治通鉴》内容全面翔实,记载了上古至北宋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到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84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共16卷,300余万字。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编年体史书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发展过程。
内容全面翔实
《资治通鉴》内容全面翔实,记载了上古至北宋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史料考证严谨
《资治通鉴》的编写者司马光等人对史料进行了严格的考证,甄别真伪,以确保史实的准确性。因此,该书被后世称为“信史”,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
编纂过程艰巨
《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十分艰巨。司马光在1065年开始组织编写,历时19年,汇集了28位学者共同修撰。由于史料繁多,考证严谨,该书的编纂工作难度极大。
影响深远
《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史学家和文人的推崇。该书的编撰方法、史料考证和叙事风格都成为后世编纂史书的典范,对中国史学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
《资治通鉴》以其全面翔实的内容、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信史之首”。它为后人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