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原文(三字经原文全篇)
简介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因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自宋朝起广为流传。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涵盖了历史、地理、伦理道德和自然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启发儿童的智慧和品德。
一、《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简介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因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自宋朝起广为流传。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涵盖了历史、地理、伦理道德和自然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启发儿童的智慧和品德。
一、《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立身行,世勿违。
因人子,远庖厨。
万物生,天地宽。
日月星辰,昼夜旋。
天不仁,覆苍生。
地不仁,载万物。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父母,全而归之。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三字经》内容详细说明
1. 人性本善,但需要教育
《三字经》开篇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如果不加以教育,善良的天性就会被不良的环境和习惯所影响而逐渐丧失。因此,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至关重要。
2. 伦理道德教育
《三字经》强调孝顺、友爱、谦让等伦理道德观念。它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和典故,如孟母三迁、窦燕山教子、孔融让梨等,来阐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兄弟、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3. 学习知识与勤奋刻苦
《三字经》鼓励儿童从小勤奋学习,掌握知识。它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强调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性。文中还列举了数学、语文、历史等基础知识,以启发儿童的求知欲。
4. 自然与科学知识
《三字经》对天地万物的起源、运行规律和自然现象等方面也进行了概括介绍,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四时者,春夏秋冬”。这些知识有助于拓宽儿童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5. 行为规范与为人处世
《三字经》还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如“立身行,世勿违;出必告,返必面”等,以指导儿童的日常言行举止。它告诫人们要遵守社会秩序,懂得礼仪,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教养的人。
三、影响
《三字经》作为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在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国民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自宋朝以来一直被广泛流传,对中国文学、教育和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和学校教授儿童基本知识和伦理道德的必读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