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章句下(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 孟子告子章句下: 论性善与性恶之争### 简介《孟子告子章句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一书的第七章,也是讨论“性善论”与“性恶论”辩论最为集中的一章。本章记录了孟子与告子的对话,阐述了孟子对“性善”的观点,以及对告子“性无善无恶”论点的驳斥。文章内容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理解孟子思想的重要篇章。### 一、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性无善无恶”论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告子认为,人天生没有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习得的,就像木头可以做成器物,也可以做成柴火一样。他用“性犹湍水也,决之于东方则东流,决之于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善无恶,犹水之无东流西流也”的比喻来阐释他的观点。### 二、孟子的“性善论”孟子针锋相对地反驳了告子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本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人性的自然趋势。孟子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来概括他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的“四端”,这是善的萌芽,只要加以培养就能成为真正的善。### 三、孟子反驳告子观点的论据孟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反驳了告子的观点:
## 孟子告子章句下: 论性善与性恶之争### 简介《孟子告子章句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一书的第七章,也是讨论“性善论”与“性恶论”辩论最为集中的一章。本章记录了孟子与告子的对话,阐述了孟子对“性善”的观点,以及对告子“性无善无恶”论点的驳斥。文章内容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理解孟子思想的重要篇章。### 一、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性无善无恶”论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告子认为,人天生没有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习得的,就像木头可以做成器物,也可以做成柴火一样。他用“性犹湍水也,决之于东方则东流,决之于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善无恶,犹水之无东流西流也”的比喻来阐释他的观点。### 二、孟子的“性善论”孟子针锋相对地反驳了告子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本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人性的自然趋势。孟子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来概括他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的“四端”,这是善的萌芽,只要加以培养就能成为真正的善。### 三、孟子反驳告子观点的论据孟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反驳了告子的观点:
从人性本质的角度:
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仁义礼智”的道德感,而这些道德感是天生的,并非后天习得。
从社会现象的角度:
孟子指出,人们普遍认可“义”,即使是“不义”的人,在面对“义”的时候也会感到羞愧,这说明人性中天生就有“义”的意识。
从教育的角度: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启发人的“四端”,而不是改变人的本性。如果人性本恶,那么教育将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四、孟子与告子的辩论意义孟子与告子的辩论是儒家“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的经典案例,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也对现代伦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对伦理学的影响:
孟子“性善论”为儒家伦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和修养来达到道德的完善。
对教育学的影响:
孟子“性善论”强调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教育可以启发人的善性,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孟子“性善论”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只要教育和引导得当,就能使社会走向和谐。### 五、总结《孟子告子章句下》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经典文章,它深刻地阐述了孟子的“性善论”,为我们理解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孟子与告子的辩论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人性、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