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高中课文电子版(赤壁赋高中电子课本)

12 0 2024-09-26

## 赤壁赋高中课文电子版### 简介《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并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课文中,苏轼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和事件,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一、课文原文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孟德乃一世之雄,其志吞吴,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客曰:“然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吾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子不见乎?夫天地之间,万物皆备于我矣。于我何加焉?但识之者,则知之;不识之者,则不知耳。子非识之者也,而惑之,则非吾之所能也。”苏子曰:“嘻!亦有此事乎?然则吾将曳尾于涂中耳矣。”### 二、课文分析

## 赤壁赋高中课文电子版### 简介《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并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课文中,苏轼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和事件,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一、课文原文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孟德乃一世之雄,其志吞吴,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客曰:“然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吾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子不见乎?夫天地之间,万物皆备于我矣。于我何加焉?但识之者,则知之;不识之者,则不知耳。子非识之者也,而惑之,则非吾之所能也。”苏子曰:“嘻!亦有此事乎?然则吾将曳尾于涂中耳矣。”### 二、课文分析

1. 文章结构:

《赤壁赋》采用的是“赋”的写作手法,以“赋”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段):

叙事,描写赤壁泛舟的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第二、三段):

议论,以“客”为对话对象,探讨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 (第四至七段):

抒情,苏轼通过与客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 文章内容:

赤壁之战的怀古:

文章以赤壁之战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缅怀。

人生哲理的探讨:

文章通过对“水与月”的比喻,阐述了时间流逝、万物变化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生命价值的追求:

文章通过对“清风明月”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3. 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文章语言典雅,富有文采,用词精炼,意境深远。

意境深远:

文章以景寄情,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飘逸的意境。

结构严谨: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三、学习建议

理解文章内容:

认真研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

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文章语言:

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深邃。

联系生活实际:

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文章的现实意义。### 四、参考译文

赤壁赋

壬戌年秋季的七月十五日,苏轼和朋友们在赤壁下泛舟游览。清风徐徐吹来,水面平静无波。我举起酒杯敬酒给朋友,吟诵关于明月的诗句,演唱优美的歌曲。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露横贯江面,水光连接着天空。放任一只小船随波逐流,在茫茫水面上飘荡。浩浩荡荡犹如腾云驾雾,不知身在何处;飘飘然如同遗世独立,羽化成仙。于是我们高兴地饮酒,敲击船舷唱歌。歌声是:“桂木做的船桨,兰草编成的船篙,划动清澈的水面,追逐着流逝的光影。我的心胸无限广阔,思念着心爱的人,不知她身在何方。”朋友说:“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孟德是当世英雄,他志在吞并吴国,但是时运不济,战马不前。战马不前,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苏轼说:“朋友,你知道水和月亮吗?时间如同流水般逝去,却从未真正过去;盈亏如同月亮一般变化,但终究不会消失或增长。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都不能在一瞬间消失;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与我都永存不灭。”朋友说:“既然万物与我都永存不灭,我还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主人,不是我的东西,即使是一根毫毛也不会去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闻就能听见声音,目睹就能看到色彩,取之不限,用之不竭,这是造物主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都可以共同享受。”苏轼沉思片刻,整理衣冠,端正地坐着,问朋友说:“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朋友说:“你难道没有看到吗?天地之间,万物都齐备于我心中。对我来说还有什么可增加的呢?只是认识它的人就明白,不认识它的人就不明白罢了。你既然不认识它,而迷惑不解,这也不是我能帮助你的了。”苏轼说:“啊!原来如此吗?那么我将永远像泥鳅一样在泥潭中游荡了。”### 五、课文拓展

了解赤壁之战:

可以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事件。

比较苏轼其他作品:

可以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思考人生哲理: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学习《赤壁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