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西域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西域记)

25 0 2024-10-04

后汉书西域传原文及翻译

简介

《后汉书·西域传》是中国东汉时期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一篇重要史料,记载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交往历史。其原文和翻译如下:

一、原文

西域之地,自玉门、阳关以西,南与大宛、大月氏接,北与匈奴乌桓通。其人什百种,言语不通,土地颇异,或为城郭,或依山谷,或居庐帐,或随畜牧。有龟兹、疏勒、焉耆、车师、鄯善等国,以至葱岭之西,皆汉之西域也。

后汉书西域传原文及翻译

简介

《后汉书·西域传》是中国东汉时期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一篇重要史料,记载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交往历史。其原文和翻译如下:

一、原文

西域之地,自玉门、阳关以西,南与大宛、大月氏接,北与匈奴乌桓通。其人什百种,言语不通,土地颇异,或为城郭,或依山谷,或居庐帐,或随畜牧。有龟兹、疏勒、焉耆、车师、鄯善等国,以至葱岭之西,皆汉之西域也。

汉武帝开西域,置使者校尉护其都护。元封中,张骞使西域,详得其山川风俗,於是汉始通西南夷百余国。昭帝始元中,李广利北击匈奴,斩郅支单于,通西域十二国,置戊已校尉,与护校合为三十六国。

宣帝神爵中,贰师将军范明友破车师国,徙其王安得于敦煌,自是西域遂通。元始二年,显宗即位,改护校尉为都护。显宗四年,又分西域都护为伊吾校尉、西域都护、戊已校尉,是时都护居乌垒城。乌垒城在葱岭西南,龟兹之西,北临伊犁河,西通安息国。

显宗中兴元年,班超为西域都护,出击莎车,平定诸国,通西域逾七十国。显宗永平十六年,超卒,长子雄嗣。永元九年,班勇破莎车,复平西域。元兴元年,光武帝即位,复开西域。延熹三年,置都护、戊已校尉、伊吾校尉,并属凉州。

中平中,黄巾贼起,西域遂断。兴平元年,车师遣子来贡,求为属国,章帝复置戊已校尉。章和中,段弥贡善马,求使者属西域。章帝诏安息都护,以校尉从事在安息国,遂重通西域。

二、翻译

西域之地,从玉门关、阳关以西开始,南边与大宛国、大月氏国相邻,北边与匈奴、乌桓相通。西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也大不相同。有的居住在城郭中,有的依附于山谷,有的住在庐帐里,有的追随着畜牧。龟兹国、疏勒国、焉耆国、车师国、鄯善国等,直至葱岭以西,都是中国汉朝的西域。

汉武帝开通了西域,设置使者校尉保护西域都护。元封年间,张骞出使西域,详细了解了西域的山川风俗,从此汉朝开始与西南方一百多个国家交往。昭帝始元年间,李广利率军北击匈奴,斩杀了郅支单于,打通了西域十二国,设置了戊已校尉,与护校尉一起管理三十六个国家。

宣帝神爵年间,贰师将军范明友攻破了车师国,将车师王安得迁徙到敦煌,从此西域完全打通。元始二年,显宗即位,改护校尉为都护。显宗四年,又将西域都护分设为伊吾校尉、西域都护、戊已校尉,此时都护驻扎在乌垒城。乌垒城位于葱岭西南,龟兹之西,北临伊犁河,西通安息国。

显宗中兴元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出击莎车国,平定了西域诸国,与西域七十多个国家交往。显宗永平十六年,班超去世,他的长子班雄继承了西域都护之职。永元九年,班勇攻破莎车,再次平定了西域。元兴元年,光武帝即位,再次开通了西域。延熹三年,设置了都护、戊已校尉、伊吾校尉,都归属凉州管辖。

中平年间,黄巾贼起义,西域从此中断。兴平元年,车师国派使者前来进贡求为属国,章帝再次设置了戊已校尉。章和年间,段弥进献了良马,请求派使者到西域。章帝诏令安息都护,让校尉从属于安息国,从而再次打通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