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王勃传原文及翻译(唐史王勃传)
## 新唐书·王勃传原文及翻译### 简介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以其雄健豪迈的风格著称于世。王勃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尤其以其骈文见长,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一、原文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文艺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少有奇才,七岁能为文,九岁善属文。年十四,负笈长安,诸儒皆器之。时年少轻狂,尝乘醉戏言,谓神道不虚,敢请神来,遂命酒,酒酣,乃曰:“神若在此,请于我酒。”酒半,有物自外窗飞入,如飞鸟,径入王勃怀中,王勃大惊失色,酒亦不复饮,惧而失声。明日,遍问左右,无知者,乃自悔其轻狂,自此沉潜好学,名重京师。及长,益壮其志,博通经史,尤善属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文雄健豪迈,气象宏大,意境深远,为盛唐诗歌文风奠定了基础。### 二、翻译
## 新唐书·王勃传原文及翻译### 简介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以其雄健豪迈的风格著称于世。王勃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尤其以其骈文见长,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一、原文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文艺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少有奇才,七岁能为文,九岁善属文。年十四,负笈长安,诸儒皆器之。时年少轻狂,尝乘醉戏言,谓神道不虚,敢请神来,遂命酒,酒酣,乃曰:“神若在此,请于我酒。”酒半,有物自外窗飞入,如飞鸟,径入王勃怀中,王勃大惊失色,酒亦不复饮,惧而失声。明日,遍问左右,无知者,乃自悔其轻狂,自此沉潜好学,名重京师。及长,益壮其志,博通经史,尤善属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文雄健豪迈,气象宏大,意境深远,为盛唐诗歌文风奠定了基础。### 二、翻译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文艺一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他从小就很有天赋,七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能写得很好了。十四岁的时候,背着书包去长安求学,许多儒者都看重他。当时他年轻气盛,爱开玩笑,有一次喝醉酒后,开玩笑说神灵是不存在的,还敢邀请神灵来,于是便摆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就说:“如果神灵在这里,请你喝我的酒。”酒喝了一半,有个东西从窗外飞进来,像只飞鸟,径直飞进王勃的怀里,王勃吓坏了,脸色都变了,酒也不喝了,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他到处问周围的人,却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就后悔自己的轻狂,从那以后就认真学习,沉下心来,在京城名声大噪。长大以后,他的志向更加远大,广泛学习经史,尤其擅长写文章。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文章雄健豪迈,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为盛唐诗歌文风奠定了基础。### 三、解读王勃传记中,既记录了其天才早慧、才华横溢的一面,也展现了他从轻狂到沉潜好学的成长历程。其少年时期的轻狂之举,虽然令人感到惊奇,但也反映了其敢于挑战、追求真理的性格。而他的“惧而失声”则表明了他内心深处对神灵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在经历了这次奇遇后,对自己轻狂行为的反思。从“自此沉潜好学”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王勃的成长和成熟。正是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让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四、总结王勃传记不仅记录了其个人经历,更折射出唐代时期文风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对王勃的学习和成长历程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感受其在文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敬畏之心和沉潜好学精神,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