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篇原文(论语二十篇原文及翻译和评析)

10 0 2025-04-03

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孔子的思想精华,还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论语》共二十篇,每一篇都以开篇首句命名。本文将按章节顺序,整理《论语》二十篇的原文,带领读者重温经典。---

一、学而第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孔子的思想精华,还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论语》共二十篇,每一篇都以开篇首句命名。本文将按章节顺序,整理《论语》二十篇的原文,带领读者重温经典。---

一、学而第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为政第二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三、八佾第三

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里仁第四

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五、公冶长第五

1.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六、雍也第六

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七、述而第七

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八、泰伯第八

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九、子罕第九

1.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十、乡党第十

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十一、先进第十一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十二、颜渊第十二

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十三、子路第十三

1.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十四、宪问第十四

1.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十五、卫灵公第十五

1.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十六、季氏第十六

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十七、阳货第十七

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十八、微子第十八

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十九、子张第十九

1.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二十、尧曰第二十

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

内容详细说明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解读,成为后世学习修身养性的典范。从“学而时习之”到“允执其中”,每一篇章都蕴含着孔子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思考。例如,“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实践结合;“为政以德”则提出了以道德治理国家的理念。此外,《论语》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充满哲理,让人反复品味。《论语》不仅是孔子思想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所传递的仁爱、礼仪、诚信等价值观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读与践行。

**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孔子的思想精华,还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论语》共二十篇,每一篇都以开篇首句命名。本文将按章节顺序,整理《论语》二十篇的原文,带领读者重温经典。---**一、学而第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为政第二**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三、八佾第三** 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里仁第四** 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五、公冶长第五** 1.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六、雍也第六** 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七、述而第七** 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八、泰伯第八** 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九、子罕第九** 1.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十、乡党第十** 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十一、先进第十一**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十二、颜渊第十二** 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十三、子路第十三** 1.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十四、宪问第十四** 1.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十五、卫灵公第十五** 1.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十六、季氏第十六** 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十七、阳货第十七** 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十八、微子第十八** 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十九、子张第十九** 1.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二十、尧曰第二十** 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内容详细说明**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解读,成为后世学习修身养性的典范。从“学而时习之”到“允执其中”,每一篇章都蕴含着孔子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思考。例如,“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实践结合;“为政以德”则提出了以道德治理国家的理念。此外,《论语》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充满哲理,让人反复品味。《论语》不仅是孔子思想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所传递的仁爱、礼仪、诚信等价值观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读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