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帝王(史记帝王之路读后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史记帝王,以及史记帝王之路读后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史记有哪些皇帝
- 2、史记中有哪五帝
- 3、史记中共记载多少位皇帝
- 4、《史记》里的帝王有那些(具体有那些)
史记有哪些皇帝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黄帝 颛顼 帝喾 帝尧 虞舜 帝禹 夏启 太康 中康 帝相 帝少康 帝予 帝槐 帝槐 帝芒 帝泄 帝不降 帝扃 帝廑 孔甲 帝皋 帝发 帝履癸就是夏桀 成汤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辛就是纣王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康王 周昭王 周穆王 周共王 周懿王 周孝王 周夷王 周厉王 周定戚竖数公与召穆公 周宣王 周幽王 春秋时期 :周平王 周桓王 周庄王 周釐王 周惠王 周襄王 周顷王 周匡王 周纤孙定王 周简王 周灵王 周景王 周悼王 周敬王 战国时期:周元王 周贞定王 周哀王 周思王 周考王 周威烈王 周安王 周烈王 周显王 周慎靓王 周赧王 秦朝:·秦始皇 秦高首二世 汉朝: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少帝 汉景帝 汉武大帝皇帝就这么多 其余都是诸侯
[img]史记中有哪五帝
列黄帝盯睁吵、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黄帝,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史载炎帝以姜水成,因有火德之瑞,故号炎帝;黄帝以姬水成,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春秋战国时代,炎、黄共逐渐被当时活跃的“诸子百家”推为华夏民族人文共祖,并成为传说中的帝王人物;司马迁写《史记》时,综合西周以来各种学说,将他列为五帝之首,此后,汉晋编定五帝少昊(玄嚣)、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族的祖先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自认的祖先弃、嬴秦的祖先皋陶、伯益等都被编入黄帝世系,成了黄帝的子孙后代。传说黄帝在担任早期华夏族先民部落联盟首领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并有了文字。黄帝又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
颛顼(音专需zhuān xū)应非一人之专名,乃其部落及其首领之代称,因受姬周族人奉祀,并且被赋以姬姓,战国以后成为古帝名,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国语·楚语》里说颛顼继少昊之后主政。《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颛顼居帝丘(河南濮阳县),称高阳氏;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孺(育)颛顼于东海。古人由此得到颛顼是继少昊之后的又一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的结论,并推断出颛顼族生息在今豫东一带,后因与周围及西方东迁的夏禹、后稷等族融合成早期华夏族,遂被编入黄帝世系中,经历了从昌意之孙到昌意之子再到黄帝之孙的变化。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包含其祖玄嚣即少昊)并列两系中最大的一系。现颛顼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帝喾(kù),《山海经》等古籍载其名俊,号高辛氏,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今人考证为河南商丘人,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凯侍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殷商族人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据传其祖父玄嚣,是黄帝正妃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帝喾也是在西周时代被编入黄帝世系的,帝喾是汉晋以后编定黄帝家族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含其祖玄嚣,也即今人所指少昊)系和颛顼(含其父昌意)系成为黄帝家族著名的两大系属,中国当代汉族姓氏多数来自这两大系属。
唐尧,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祁姓,名放勋早咐,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尧有圣德,有如天之涵养,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临天下。这位德化广大的尧深受人们的爱戴。传说尧曾设官掌管天地时令,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敬授民时,谘询四岳,用鲧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尧实行上述措施,使得万邦和睦共处,友好交往,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尧选择舜为其继任人,死后由舜继位。这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推崇的禅让。
舜帝(约2277 BC—2178
BC),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史记中共记载多少位皇帝
《史记》有12本纪:
001.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002.卷二·夏本纪第二
003.卷三·殷本纪第三
004.卷四·周本纪第四
005.卷五·秦本纪第五
006.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配并
007.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008.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009.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010.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011.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
012.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其中前五本纪是合本纪,也就是说前五本纪记载的是几位帝王,或整整一个王朝的发展过程!
从第六本纪(秦始皇)开始到第十二本纪(孝武),
才是单个帝王,做本纪!
而且其中项羽并没有称帝,
而吕后还是个女的!
所以单独做本纪的帝王才有5个,
分别是:
秦始皇本纪;
高祖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孝武本纪.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培散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掘伍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里的帝王有那些(具体有那些)
《史记》里的帝王也就是《本纪》
《史记》里一共有12《本纪》
分别是:
卷一 五帝本纪
卷二 夏本纪
卷三 殷本纪
卷四 周本纪
卷五 秦本纪
卷六 秦始皇本纪
卷七 项羽本纪
卷八 高祖本纪
卷九 吕太后本纪
卷十 孝文本纪
卷十一 孝景本纪
卷十二 孝武本纪
根据楼主的补充: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朝: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掘悉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商朝:姓子
1.商汤 2.外丙 3.仲壬 4.太甲 5.沃丁 6.太庚 7.小甲
8.雍己 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 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庚丁 27.武乙 28.太丁 29.帝乙 30.商纣
西周:姓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东周:姓姬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祥散圆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秦:姓嬴
1、谨塌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姓刘
l、高祖 邦 12年。(邦有城邦、国家之意,意为胸怀天下)
2、惠帝 盈 7年。(盈有丰满之意,意为帝王学富五车、国家风云昌隆)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 桓 23年。(桓在古文中有美好、伟大之意)
5、景帝 启 l6年。(启有智慧之意)
6、武帝 彻 年号:建元,54年。(彻字就如同汉武帝的行为一样很有霸气,意为一统天下)
关于史记帝王和史记帝王之路读后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