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古诗(关于端午的古诗100首)
简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民间的祭龙活动。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传统,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赠送粽子,吃五色饭,并赏花艾香。
多级标题:
一、《端午》
二、《游子吟》
三、《九歌·湘夫人》
内容详细说明:
一、《端午》
唐代杜甫的《端午》一诗中,写道:“晨起动衣裳,城头鼓角响。尘埃三百里,黄云十万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何人不归去?江上猿啼中。”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人们早晨起来穿好衣服,听到城头上的鼓角声,跋山涉水走了三百里,依稀可见城中战争的硝烟。穿过十万重黄云,仍能听到池边树上的鸟鸣以及月下唤人入佛寺的僧人。这首诗虽没有描写到具体的端午活动,但是却通过独特的景物描绘,很好地捕捉到了端午节的氛围。
简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民间的祭龙活动。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和传统,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赠送粽子,吃五色饭,并赏花艾香。
多级标题:
一、《端午》
二、《游子吟》
三、《九歌·湘夫人》
内容详细说明:
一、《端午》
唐代杜甫的《端午》一诗中,写道:“晨起动衣裳,城头鼓角响。尘埃三百里,黄云十万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何人不归去?江上猿啼中。”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人们早晨起来穿好衣服,听到城头上的鼓角声,跋山涉水走了三百里,依稀可见城中战争的硝烟。穿过十万重黄云,仍能听到池边树上的鸟鸣以及月下唤人入佛寺的僧人。这首诗虽没有描写到具体的端午活动,但是却通过独特的景物描绘,很好地捕捉到了端午节的氛围。
二、《游子吟》
《游子吟》是南朝梁·宋之间著名文学家孟郊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在端午节期间广为传唱。这首诗写出了游子思乡的感情。
母系社会中,女性在家居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游子吟》的那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道出了人在外地寻找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深深刻画了那个时代女性在家中对孩子的思念。
三、《九歌·湘夫人》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此歌是周幽王和西施的故事的描写。其中也包含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湘夫人》中写到了吴江上“芰荷之叶菅茅之极”,这里的“菅茅”就是一种制作粽子的植物。在当时,端午节是需要互赠粽子的,而且还会食用芹菜、蒲包、鲤鱼等食物。
总之,古诗中蕴含着历代人民对端午节在文化习俗方面的重视。诗中的描写、道出的感情都展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这也是我们要传承和保护这些古诗之所以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