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传统故事的词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故事,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
- 2、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有哪些
- 3、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 4、中国传统故事有哪些?
- 5、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故事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当他们住在墓地旁边时,孟子就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带着谨弯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纳唤得像极了!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住!”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奇怪的鳝鱼
中国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一次朋友送了他最喜欢吃的鳝鱼,刚巧这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厨艺,想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喝。
周豫把鳝鱼放进锅里,让它们在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锅下用小火缓缓地加热,水温一点点增高,鳝鱼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慢慢就会被煮熟。据说这样煮出来的鳝鱼没有经过被宰杀的挣扎,肉质不会紧绷,味道最好了。
汤煮开了,周豫掀开锅盖一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锅里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和尾巴在煮开的汤水里。这条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在了水面之上,直到死了,仍然保持这个姿势而不倒下。
看到这种情形,周豫十分好奇,赶快把这条鳝鱼捞出来,用刀剖开它的肚子,想看看它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把肚子弯起来。剖开之后,周豫惊奇地发现,鳝鱼肚子里藏着满满的鱼卵,数量多得难以计算,原来它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木兰替父从军
汉朝时,北方匈奴人侵扰我国,战事吃紧,汉文帝下令征兵。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没有男孩子,花木兰勇敢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了军。
花木兰从军12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她是一名女子。在战场上,她英勇善战,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和嘉奖。面对名利,花木兰从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乡,侍奉年迈的父母。
陆绩怀橘遗亲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从小喜欢读书,见多识广,被称作神童。6岁时,陆绩跟随
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对袁术提的问题陆绩都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袁术非常高兴,破例请他与大人一起坐,还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怀里藏了两个。
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弯腰作揖,橘子从怀里滚落到地上。袁术很惊讶,问:“你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我妈妈最喜欢吃橘子,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妈妈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带两个回去给她。”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更加赏识。
陆绩成年后,才华横溢,有许多成就,并且一身正气,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吴猛恣蚊饱血
晋朝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蚊帐,每到夏夜,爸爸总是
被蚊虫叮咬得不能安睡。吴猛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自己祥茄闷脱掉上衣坐在爸爸的床前,任凭蚊虫怎么叮咬自己,吴猛都不去赶,就担心那些蚊虫离开了自己会去叮咬爸爸。
张良敬老拜师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一天走在桥上,正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桥边,一只鞋子掉到桥底下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赶紧到桥下捡回鞋子。老人又说:“替我穿上!”张良想做好事做到底吧,于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神秘地一笑就走了。
没走多远,老人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看你是值得教诲的,五天后的早晨,你还到这里来见我吧。”张良虽然觉得奇怪,还是乖地答应了。
五天之后,张良来到桥边,见老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老人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五天后再来吧!”就扭头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一叫,张良就起床去赴约,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更生气,说“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吧!”
又是五天以后,张良半夜就去桥边等候。没过多久,老人来了。这次老人面露微笑,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读通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张良回家后,发现这本书叫《太公兵法》,从此刻苦攻读。后来张良跟随刘邦打了很多胜仗,成为一位历史名将。
重阳敬老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在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有哪些
中国民间故事很多,包括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湖龙井的传说、孤儿当皇帝、扎董丕然、诺施与龙女、幺豆歹与蒙施彩贡奏、癞哈蟆姑爷、、琛姑娘与瑙姑娘、、乔妮、、两兄弟、狗找主人、、猴子蚂蚱渗坦之战、、嘀嘀鸟的歌、、蚂蚱蹬雀蛋、、梭云的故事、鲁班造伞的传说、和尚升天、夸父逐日等。
下面列举几个经典的:
1、牛郎织女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但是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天河上相会。
2、白蛇传
《白蛇传》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3、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远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这一对可怜的夫妻终于得以相见。
4、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末年,某大户人家小姐祝英台(乐蒂饰)渴望前往杭城求学,无奈父亲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忧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计,假扮郎中阐明小姐病因,消扰终于令父亲点头同意。在求学途中,假扮男装的英台巧遇风流倜傥的梁山伯(凌波饰)。二人相谈投机,结伴通行。
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结为好友,情深意笃,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英台心中渐渐萌生对山伯的爱意。无奈碍于身份,不忍道破实情。某日,英台为父亲苦苦催还,只得告假还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经典戏码。虽是这般试探与暗示,那愚讷的心上儿却没能了知心意,一别成了拿喊旦永远。
5、夸父逐日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
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一:陆绩怀橘遗亲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从小喜欢读书,见多识广,被称作神童。6岁时,陆绩跟随
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对袁术提的问题陆绩都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袁术非常高兴,破例请他与大人一起坐,还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怀里藏了两个。
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弯腰作揖,橘子从怀里滚落到地上。袁术很惊讶,问:“你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我妈妈最喜欢吃橘子,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妈妈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带两个回去给她。”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更加赏识。
陆绩成年后,才华横溢,有许多成就,并且一身正气,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二: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三:仲由负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液轿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闹亮肆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键隐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篇四:杞人忧天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
[img]中国传统故事有哪些?
中国传统故事有孔融让梨、铁杵磨针、悬梁刺股、毛遂自荐、水滴石穿、杞人忧天、亡羊补牢、愚公移山、张良拜师、庄周梦升腊蝶、花木兰代父从军等。
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他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缓旅很大作用。
庄周梦蝶故事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扰笑凳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1、卖身葬父
董永家里很贫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去财主家做工抵债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仙女化身),主动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
夫妇一同到了财主家。主人要求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以抵债。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会的那株槐树下,女子辞别而去。
2、故事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闷漏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
4、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颤渗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5、程门立雪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茄罩脊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关于传统故事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