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虞声律启蒙详解(七虞声律启蒙详解注音版)

58 0 2024-03-1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虞声律启蒙详解,以及七虞声律启蒙详解注音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虞声律启蒙详解,以及七虞声律启蒙详解注音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声律启蒙七阳解释译文

声律启蒙七阳解释译文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

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

注: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

注:晚眺:夜晚眺望。

晨妆:亦作“晨粧”。清晨的妆饰。亦谓清晨梳妆。唐韩愈《东都遇春》诗:“川原晓服鲜,桃李晨糚靓。”糚,一本作“妆”。前蜀韦庄《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红楼梦》第五九回:“黛玉也正晨妆。”《花月痕》第四一回:“昨宵珍重登车去,知汝晨妆懒上头。”

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

注:绛霄唐帝殿:唐玄宗时有“绛霄殿”。

绿野晋公堂:唐朝裴度封晋公,建有“绿野堂”。

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

注:寒集谢庄衣上雪:谢庄是南朝宋国右卫将军,自朝廷回家衣服上沾有一些雪,时人以为风韵。

秋添潘岳鬓边霜:潘岳发如白霜。

人浴兰汤 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 典常记于重阳。

注: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楚辞中有“沐兰汤兮芳华”二句,后来以端午节悼念屈原。

客斟菊酒,典常记于重阳:传说九月九日登高山、戴茱萸、饮菊酒可避难。

尧对舜,禹对汤,晋宋对隋唐。

奇花对异草,夏日对秋霜。

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

注:八叉手:唐朝诗人温庭筠才恩敏捷,工诗赋,双手八叉而入韵成,人称“温八叉”。

九回肠:回,也写“廻”。愁肠反复翻转。比喻忧思郁结难解。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皮袭野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廻肠。”唐刘禹锡《望赋》:“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宋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二:“红手素丝千字锦,古人新曲九廻肠。”

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

注:三径:指隐士的居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径,小路。

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

春饮方归 纱帽半掩邻舍酒;早朝初退 衮衣微惹御炉香。

注: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本句出自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剑佩身随玉墀步,衣冠犹惹御炉香”。衮衣:古代帝王及王公绣龙的礼服。

荀对孟,老对庄,亸柳对燃喊垂杨。

注:荀对孟:荀子,孟子。

老对庄:老子和庄子。

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

注:仙宫对梵宇:仙宫指道观,梵宇指佛寺。

风月窟,水云乡,蟋蟀对螳螂。

注:风月窟:同“风月场”,指情场。多指妓院。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老天生禅侍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邻舍有个杨二郎,也是风月场中人,年少风流,闲荡游耍过日,没甚根基。”《白雪遗音;马头调;劝嫖》:“风月场中,劝君休把痴心想,切莫要称强。”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风月场中也有她才显得热闹。”

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宋苏轼《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词:“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傅榦注:“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宋陆游《秋夜遣怀》诗:“六年归卧水云乡,本自无闲可得忙。”胡怀琛《为汤磷石题鸳湖垂钓图》诗:“超然绝尘想,寄怀水云乡。”

暖烟香霭霭,寒烛影煌煌。

注:霭霭:云雾密集的样子。宋苏轼《题南溪竹上》:山头霭霭暮云横。

煌煌:明亮辉耀貌。

伍子欲酬渔父剑,韩生尝窃贾公香。

注:伍子欲酬渔父剑:战国时,楚兵追捕伍子胥,他急着要渡河,一位渔父用船将他渡过河,他解下佩剑酬谢渔父。渔父说:楚国下令捉到伍子胥赐给粮食五万斛,爵执珪,岂只值百金之剑吗?

韩生尝窃贾公香:汉武帝曾赏赐异香给贾充,贾充的女儿与韩寿私通,所以偷香给韩寿。贾充发觉后,便将女儿嫁给了韩寿。

三月韶光 常忆花明柳媚;一年好景 难忘橘绿橙黄。

注:三月韶光:指美丽的春光。

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本句出自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img]

声律启蒙的内容是什么?

《枣枣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改慧内容包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如今我们使用的,是清代光绪癸未年间约公元1883年成都魏朝俊“墨耕堂”私藏的版本,其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衡山聂铣敏蓉峰重订、邵陵车万育双亭著、湘潭夏大观枫江笺”。

此书既名为“撮要”,自然只会节录撮取《声律启蒙》中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韵部(即绝大部分格律诗所用的韵部),很明显,这是撮取了祝明撰写的前两卷,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

扩展资料:

《声律启蒙》目录编写规则:

这两本书的目录不是随随便便来的。它们的目录是按照《平水韵》的顺序编写,《平水韵》中的平声韵一共三十部 。我们直到今天作旧体诗,如果用古韵的话,每个字的平仄和所属韵部仍旧以《平水韵》为标准。旧体诗中的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必须以押平声韵,这两本书就是依此确定的目录。

《声律启蒙》作用:

1、熟悉并记住韵脚:格律诗对于押韵是很苛刻的,必须在同一韵部内选字,第一句宽松一些 也必须是邻韵,否则就是落韵。通过熟读和背诵,能让我们迅速记住常用字,不需要再去翻韵书。

2、《声律启蒙》训练了对仗和句法的基本功。

3、了解历史典故:诗文中一般凳歼拆都要用典,《声律启蒙》列举了许多常用典故,如果把《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这一类书背过,会了解不少历史知识,同时也知道哪些典故可以两两相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玉兔、金乌 :传说月中有一只捣药的白兔,故以玉兔代指月亮;日中有一只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指太阳。

棹 :桨之类的划船工具;代指船和划船。

凫 :野鸭之类的水鸟。

横醉眼,捻吟须 :出自两首唐诗。横醉眼,李洞《赠唐山人》: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捻吟须,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杨朱 :战国时魏人,思想家,杨朱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足见其学说影响之大。租颂顷其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杨朱与李白相对,既是人名相对,又是一种借对,“杨”对“李”是植物相对,“朱”对“白”是颜色相对。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南州异物志》:象脱牙犹自爱惜,掘地藏之。人欲取,必作假牙代之,不令其见,见则后不藏故处。

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 下珠 :骊龙:黑色的龙。《庄子·列御寇》:河上翁有子,没渊得千金之珠,翁曰:“此珠在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遭其睡耳;使寝,子尚奚有哉!”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樱物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弊陆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秋霜北雁南飞寒, 夜月乌啼声凄凉---声律启蒙七虞之一解析

七虞 之一

金对玉,宝对珠,

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

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

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

夜月有啼乌。

日暖园林花易赏,

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han)下珠。

     棹[zhào]  凫[fú] 沽[gū]  骊[lí]  颔[hàn]

韵字:

———   珠  乌  凫  须  朱  乌  沽  珠—————————

金对玉,宝对珠洞扰,

金和玉,在诗文中一向很爱放在一起,比如在成语中就有“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玉良缘”等;在千字文中也曾有提过,金生丽水,玉出昆山。

宝和珠,也有“珠光宝气”的成语。

玉兔对金乌。

在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有如玉的白兔,是嫦娥仙子的宠物。故称月亮也叫玉兔。

晋朝的傅咸,在诗《拟问天》中有诗云,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月亮上有什么呢?有一只玉兔在捣药。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金乌,在神话传说里,太阳上有一只三只脚的乌鸦,三足乌鸦,古称太阳为金乌。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传说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以为里面有黑色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

孤舟对短棹(zhào ),

一雁对双凫。

棹(zhào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这句说的是用短桨划船。

[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诗中云:“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便是说,要搭有顶棚的小车,要么就是划着小船。

一雁对双凫,雁指的是大雁。凫指的是野鸭之类的水鸟。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压在塞外,便是三江三中的“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归国时离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来便有了双凫一雁这个成语,是来表示别离时的伤感。

在这里,孤舟短棹是去得洒脱随性,一雁双凫是别离得伤感哀愁。

横醉眼,捻吟须,

横醉眼,说的是人酒醉后眼睛迷糊,而且横斜着目光看人。有轻慢,不在意之感。

捻吟须,是诗人写诗时常用的一个动作,捻着胡须,反复吟咏,苦心推敲。吟诗琢磨用好字,是专注而用心的样子。

来自唐代卢延让的《苦吟》一诗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这两句都是在形容,是诗人们为了写一首好诗好词,有时痛饮千杯酒,一挥而就。有时也要思虑长久,咬文嚼字。

李白对杨朱。

李白  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的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杨朱 战国初期魏国哲学家。他主张“为己”,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泛爱”。杨朱的思想在战国初年一度风行,与儒、墨两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他的见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等文章中。一毛不拔的成语出自他的言论。

原文是,来自《列子·杨朱》篇中:“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意思是说,拔一毛而利于天下的事情,我不赞成,把天下的财富都用来奉供一个人,我也不赞成。人人都不拔一毛,不争利于天姿颤丛下,则天下自然会和谐安定。

杨朱是在说,普通百姓牺牲自己去满足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对的.把整个国家的利益拿来给一个人享受,这更不对.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利益做到一毛不拔,则这个天下就算真正太平了!

作者在这里,把杨朱和李白相对,即是人名相对,又是一种借对,杨,有杨树,李,有李树,是两种植物的相对,朱和白也是两种颜色的相对。

秋霜多过雁,

夜月有啼乌。

据古书《梦溪笔谈》所记:在中国北方,霜降前后便有鸿雁从塞北过境南飞,最早南飞的是白雁,在霜降前十日。白迹樱雁一过,则知霜降将至,因此河北人称白雁为“霜信”,便是说霜降的信使。

霜降后五日则是鸿雁南飞。

夜月有啼乌

乌,在这指乌鸦。

在月夜里听见乌鸦的啼叫,从而倍感凄凉。

这是来自唐朝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两句都是写的鸟类对于环境的反应,暗合着诗人看到这两种鸟的时候的一个心境的变化。

日暧园林花易赏,

雪寒村舍酒难沽。

上句是春日和暖,园林里百花争艳随处可赏。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诗云:“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下句,雪寒村舍酒难沽。风雪天里,去村舍里打酒,却户户家门紧闭。[宋]顾逢《太仓道中》诗云:“欲问村中沽酒处,家家风雨不开门”。

这两句,一暖,一寒。像在比喻,春天时,春风得意,常见锦上添花,而冬天时,举步维艰,难得雪中送炭。

未免有些世态炎凉之感。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这一句,传说中大象很精心的,埋藏自己脱落的牙齿。会常会挖土,把自己掉落的象牙埋起来。

当地人想要得到象牙,必须制作假象牙把真象牙换出来。而且不能让大象看到,否则大象就不会把脱落的巨齿埋在原来的地方了。

下一句,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han)下珠。这个典故又是来自庄子,有个拜会过宋王的人,宋王赐给他车马十乘,他就依仗这些车马在庄子面前炫耀。

很善于讲寓言的庄子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传说江右地区有个贫穷的老人,靠编织苇席为生,有一天,他的儿子,潜入深潭,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父亲生气的说,拿石头把它砸了,千金之珠肯定出自深潭潭底,黑龙下巴的下面,你能取到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假如黑龙正醒着,你还有一点生还的希望吗?

庄子接着说道,“如今宋国的险恶,远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凶残,也远非沉睡的黑龙可比。你能从宋王那里获得十乘车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着了。倘若宋王一旦醒过来,你很可能也将要粉身碎骨了。”

前面一个,岭南人,善探巨象口中齿,他们依照的是知道了解大象的习性,才能安然找到宝贝。而下一句,偶夺骊龙颔下珠,这只是凭运气,随时稍有不慎,风险极大。

《声律启蒙》——七虞

金对玉,

宝对珠,

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

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

捻吟须,

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

夜月有啼乌。

日暖园林花易赏,

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客居江左,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

智对愚,

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

挈榼对提壶。

鸠哺子,

燕调雏,

石帐对郇厨。

烟轻笼岸柳,

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砚,

龙涎三炷博山炉。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

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

越对吴,

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

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

日将晡,

狡兔和蚂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

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平四海,

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搜磨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胜世棚斗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关于七虞声律启蒙详解和七虞声律启蒙详解注音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