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体裁(汉书的体裁和作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汉书的体裁,以及汉书的体裁和作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苏武传出自东汉史学家该书的体裁是什么,有那四个部分构成
《苏武传》出自东汉史学家班伏颂固编撰的《汉书》。《汉书》体裁是纪传体史书,缺物郑有“纪、表蚂源、志、传”四个部分组成。
[img]汉书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汉书》是纪此衫伍传体断代史著作。本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12本纪、8表、10志、森或70列传,共100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兴亡历史。
《汉书》由班固经过20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基本完成,《汉书》的一塌伍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
作品价值
《汉书》真实地记载了西汉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作为史传文学,书中有不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它注重通过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摹声绘影,笔触工致,语言简练整饬,详赡严密。
另外,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后世文章家喜好《汉书》的一个原因,但也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突出。
汉书体例有哪几种
汉书体例有四种:纪、传、志、表。
1、纪,比如高帝纪,高帝就是汉高祖刘邦,主要记录了刘邦从起义到称帝期间的事迹,包括后来管理国家的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异姓诸侯的分封。
2、传,比如陈胜项籍传第一 写的主要是陈胜项羽的事迹。
3、志,比如礼乐志第二,艺文志等,艺文志根据刘向、刘歆的七略、别录,把所有图书分成七类,一共记载了596家的13269卷书。
4、 表,比如异姓诸侯王表,主要是纪录灭秦以后项羽分封的一批诸侯王,和刘邦上台后又分封的一批,按年月编排上述异姓诸侯王兴亡承袭的概况。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作品鉴赏:
1、叙事体裁。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 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
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虚戚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谨型都采用了这种祥誉猜体裁。这是班固对于中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2、体例沿革。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史记和汉书的区别?
1、作者不同: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2、文学体裁不同:
《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
3、创作年代不同:
《史记》成于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期,《汉书》成于公元80年东汉时期。
4、记载的历史时间断不同: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5、创作背景不同:
《史记》: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汉书》: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改者神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嫌枯~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核亏。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汉书是什么文体?帮忙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它开创了断代史的先河,其作者是东汉著名史老宏瞎学家班固。《汉书》的整个编撰经历了二十多年,也是侍空除了《史记》外,另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主要记录了从汉高祖刘邦到王莽篡汉的历史,总共八十万字。
《汉书》所记载的内容史事与《史记》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汉武帝之前的历史都在这两部史书中出现过。《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律令规定和区域划分制度等,这些是《史记》中所没有的。
《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他出生在汉武帝时期,逝世于东汉时期,所以他对西汉史事非常了解。班固从小聪明伶俐,饱读诗书,除了《汉书》外,班固的著作还有《白虎通德论》和《集》,可见班固绝缺的文学造诣极高。
《史记》内容截至到汉武帝时期,许多文人学者都想续写《史记》,但是班固父亲对这些续篇有很多看法,所以班固在父亲死后,开始写《汉书》,延续了《史记》里的历史。
《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尘亩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辩清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派灶森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事件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关于汉书的体裁和汉书的体裁和作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