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分类(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

78 0 2024-03-1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经的分类,以及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经的分类,以及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诗经的分类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指周王朝直桥唯辖地区的音乐,颂是指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唤野》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敏链培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的分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诗哪段歌305篇,所以又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尘缓辩颂.

风包括15部分,主要是民间乐歌,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主要是士大夫等所作的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鲁颂派缺,商颂等,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共40篇.

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绝诗)和(律诗);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诗。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

诗经内容分为哪三类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态卜碰”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简介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按地区划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帆谈“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和“曹风”,共160篇,又被称为“十五国风”。

《雅》简介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颂》简介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统治者功德的弊绝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也可以专指宗庙祭祀用诗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一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周前期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

《诗经》是怎样分类的?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古人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后世学者对这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力者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按诗的内容和作用为依据,以《毛诗序》为代表。《序》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橘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埋源兴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此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尊毛派多从此说。

(二)以音别为依据,以郑樵《六经奥论》为代表。郑樵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据朱彝尊《经义考》所引,李仲蒙认为,“夫《诗》者,古人之乐曲”,“诗人作之之时,固已为风、为小雅、为大雅、为颂,风之声不可以人雅,雅之声不可以人颂,不待太师与孔子而后分也”。川南宋程大昌也说:“南、雅、颂,以所配之乐名。” 近代王国维亦说:“窃谓风雅颂之别,当于声求之。”加之《诗经》原本就全是乐歌,这种“音别”说在近代影响更大。现行教材多从此说。

(三)是多重依据说。此说既标举音别说,同时又从乐歌的来源、作者及作品风格等方面来区分说明,所依据是多重的。宋代朱熹即是这样,他既指出,“风、雅、颂乃是乐章之腔调,如仲吕调、大石调”;又进而指迟液态出:“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若夫雅颂之篇, 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风则间巷风土男女情思之词,雅则朝会燕享公卿大夫之作,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 而目前通用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这一高等教育新教材,在“本书所采用风雅颂分类依据是音乐之说”之注下紧接着说:“但音乐特点的形成,与其用途和地域的特点也密切相关,而不同特点的音乐,应用场合也不同。风、雅、颂最初码源只是一种音乐分类,在流传中也有了内容的区别。”编者虽未明说,但其实也是采用以音乐为主的多重依据说。

[img]

关于诗经的分类和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