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孟尝君列传(史记孟尝君列传主要内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史记孟尝君列传,以及史记孟尝君列传主要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孟尝君传文言文
- 2、《孟尝君传》的原文内容是什么?全文译文是什么
- 3、孟尝君列传
- 4、史记孟尝君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介绍
- 5、《史记》中《孟尝君列传》的译文
- 6、《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传文言文
1. 翻译古文《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世俗的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得士,士因此而归附他,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卒:终于。 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
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像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特:只、仅仅。 雄:长、首领。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哪里说得上是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
擅: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要不是这样,他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
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可以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还用得着借助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2. 读孟尝君传原文译文
作品信息 【名称】《读〈孟尝君传〉》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驳论文 【出处】《临川先生文集》[1]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读《孟尝君传》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弊段脊不至也。[2] 注释译文 注释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
②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终于。其,指门下士。
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史记·孟尝君列传》记秦昭王曾欲聘孟尝君为相,有人进谗,秦昭王又囚而要杀他。
孟尝君像昭王宠姬求救,宠姬提出要白狐裘为报。而孟尝君只有一白狐裘,已献给秦王。
于是门客装狗进入秦宫,盗得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宠姬为孟尝君说情,昭王释放孟尝君,继而后悔,派兵追赶。孟尝君逃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才能开关,门客有能为鸡鸣者,引动群鸡皆鸣,孟尝君才脱险逃出函谷关,回归齐国。
③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只、仅仅。雄,长、首领。
耳,罢了。 ④擅齐之强: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擅,拥有。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制,制服。
[3]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赢得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难道值得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真正的)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
[2] 结构分析 (一)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至“以脱于虎豹之秦”—— 连环画-鸡鸣狗盗 记叙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起) (二)自“嗟乎!”至“岂足以言得士”—— 说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承) (三)自“不然”至“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说明孟尝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鸡鸣狗盗之力。(转) (四)自燃仿“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鸡鸣狗盗出其门)。
文体主旨 《读〈孟尝君传〉》为中国最早的一篇驳论文(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主旨在于“(翻案)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
3. 【读孟尝君传租渗原文译文】
宋〕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译文世俗的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搜罗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咳!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搜罗人才呢?要不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应该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4. 读孟尝君传原文译文
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
世俗的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搜罗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咳!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搜罗人才呢?要不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应该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5.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卒:终于.②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卒:去世.(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此:这;所以:…的原因;至:归附;也:判断.句子翻译为: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②闻:使…闻;于:在.句子翻译为: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甲文中的句子“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可知王安石认为孟尝君不(算不上)能得士;根据乙文中句子“是为孟尝君”可知司马迁认为孟尝君是有识之士.答案:(1)①终于②去世(2)①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②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3)王安石:孟尝君不(算不上)能得士;司马迁:孟尝君是有识之士.。
《孟尝君传》的原文内容是什么?全文译文是什么
作品信息
【名称】《读〈孟尝君传〉》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驳论文 【出处】《临川先生文集》[1]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读《孟尝君传》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逗蠢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2]
山腔陪注释译文
注释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 ②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终于。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史记·孟尝君列传》记秦昭王曾欲聘孟尝君为相,有人进谗,秦昭王又囚而要杀他。孟尝君像昭王宠姬求救,宠姬提出要白狐裘为报。而圆手孟尝君只有一白狐裘,已献给秦王。于是门客装狗进入秦宫,盗得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宠姬为孟尝君说情,昭王释放孟尝君,继而后悔,派兵追赶。孟尝君逃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才能开关,门客有能为鸡鸣者,引动群鸡皆鸣,孟尝君才脱险逃出函谷关,回归齐国。 ③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只、仅仅。雄,长、首领。 耳,罢了。 ④擅齐之强: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擅,拥有。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制,制服。[3]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赢得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难道值得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真正的)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2]
结构分析
(一)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至“以脱于虎豹之秦”—— 连环画-鸡鸣狗盗 记叙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起)
(二)自“嗟乎!”至“岂足以言得士”—— 说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承) (三)自“不然”至“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说明孟尝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鸡鸣狗盗之力。(转)
(四)自“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鸡鸣狗盗出其门)。
文体主旨
《读〈孟尝君传〉》为中国最早的一篇驳论文(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主旨在于“(翻案)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
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孟尝君名字叫田文,他是齐国人也是战国四公子的其中之一告段。《史记》中记载说“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孟尝君是一个广招贤士的人。相传他有三千食客,其中就有一个帮了孟尝君很多的人。
《史记》记载了一段故事是孟尝君的食客冯欢与孟尝君之间的故事,从这段故事中可以体现出孟尝君的各种性格。
孟尝君很大度的,比如说“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於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告毕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大概意思是冯欢袜友芹听说孟尝君喜欢宾客,远道而来见他。孟尝君 说:“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欢说:“听说您爱养士,我是因为贫穷想跟您吃口饭吃。”孟尝君没再说。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问负责人说:“客人在做什么了?”负责人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是草绳缠着剑把。他弹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让冯欢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过了五天,孟尝君问那位负责人冯欢的情况,负责人说:“客人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欢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负责人。负责人说:“这位先生又曾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所以说孟尝君是大度的,如果孟尝君不够大度的话,那么他在冯欢提出这么多要求,他根本没有必要满足,完全可以把他赶出去。
从中也可以看出孟尝君是的缺轻视人的,在孟尝君刚见到冯欢的时候,他并没有去了解冯欢,而是直接把他安排在了下等住客的房间里,冯谖最初为孟尝君买义时,孟尝君的态度是不屑、甚至是愤怒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冯谖的那一种轻视。
孟尝君是聪明的,但是他在对待事情上也可以说是愚蠢的。
[img]史记孟尝君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介绍
1、原文: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2、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欢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坦山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让厅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
冯欢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齐唯蚂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欢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
”听了这番话后,冯欢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欢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欢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3、注释
庶弟:指父亲所生的弟弟。
用事:当权。
将:带兵。救韩伐魏:梁玉绳《史记志疑》按:“此指齐威王二十六年桂陵之役,是救赵非救韩也。”当是。
卖:出卖。
亡走:逃跑。
宣王二年:当为前341年。
宣王七年:当为前336年。
使:出使。
服:归服。
使:派遣。
说:劝说,说服。
《史记》中《孟尝君列传》的译文
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叫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核销弟弟。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后来成侯与田忌争着得到齐王的宠信而嫌隙很深,结果成侯出卖了田忌。
田忌很害怕,就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没拿下,便逃跑了。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宣王立为国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让他做了将领。宣王二年(前341),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战败魏国,俘虏了魏太子申杀了魏国将领庞涓。
宣王七年(前336),田婴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他的一番活动使韩国、魏国归服于齐国。田婴陪着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南会见齐宣王,三国结盟缔约后便离开了。第二年,宣王又与梁惠王在甄地盟会。这一年,梁惠王去世。宣王九年(前334),田婴任齐国宰相。
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盟会互相尊称为王。楚威王 得知这件事,对田婴很恼火,认为是他一手策划的。第二年,楚国进攻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军队,便派人追捕田婴。
田婴派张丑去劝说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罢休。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亩亮湣王立为国君。湣王即位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
原文: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
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宣王七年,田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
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是岁,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婴相齐。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于徐改耐游州,而使人逐田婴。田婴使张丑说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注: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封为丞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
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秦。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孙子田陵、田国在刘邦平定天下时改为薛氏,定居沛郡竹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尝君
《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李宗吾:“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实际上,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远。”
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有宾客三千人,根据相关记载:“田文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田文。田文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历史上著名的“鸡鸣狗盗”讲述的就是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待把孟尝君请到秦国之后,却遭到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软禁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客自告奋勇“替君解难”,学狗打洞,钻进了秦昭襄王藏宝物的仓库,偷出了这件狐白裘。最终,秦昭襄王听从妃子的劝说,同意放孟尝君回国。孟尝君被释放后,担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隐姓埋名、星夜兼程出关。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激棚扰鸡叫,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赶来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从中就越能体现孟尝君身边人才的重要性。
而在孟尝君三千门客中较为著名的其中一个就是冯谖。他辅佐孟尝君,多次为其出谋划策,西游秦国,以保全孟尝君,而在历史中,孟尝君刚开始对冯谖的态度是没有那么友好的,根据《史记》中记载:“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刚开始冯谖就穿着草鞋前来,可见冯谖的家境十分贫穷。孟尝君把他安顿在招待所普通客馆里,过十天,孟尝君问招待所长:“那个新客人做了什么?”所长言:“冯先生很穷,只有一把剑罢了,又用草绳缠着剑把。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将其搬到中等的客馆里,吃饭有鱼。隔了个五天,孟尝君问,冯谖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子。’孟尝君让他搬到上等的客馆里,出入可以坐上车子,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问,其又说:‘长剑回去吧,没有东西用来养家。’这让孟尝君听了着实是不开心。
虽养宾客众多,但关键能使得上劲的,还是要看冯谖。孟尝君渴求贤士,虽然任职宰相,在薛邑受封一万户,但他的食客却有三千人,可谓是“入不敷出”,而孟尝君早已派人到薛邑放和散债,可借债容易,还债难,如果收不回利息的话,恐怕难以供养食客,便准备派人前往要账,招待所长便推出了冯谖,其一是因为他的形状相貌很像有口才,是个老成忠厚的人;其二是因为他年纪大没有别的技能。所以,推他去要账。按理来说,要账无非两种,好言劝说或者暴力相向,其目的就是能要到账。而冯谖却另辟蹊径,他购买肥牛和酿了美酒,邀请所有借了钱和能够偿付利息的都来,不能偿付利息的也来,大家都拿着契约来核对。冯谖与他们缔结条约,对于有能力支付这些利息的,便约定期限,保证肯定是有这部分的收入;而对于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利息的,就收缴他们的契约,并烧毁它。刚开始,孟尝君十分的生气,自己放债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收取一定的利息,从而能供养自己的食客,如今被冯谖这样一搞,钱不仅没收到,还变少了。听完冯谖后面一席话就突然恍然大悟了,首先,备办牛酒是为了把所有的人都集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如今的有余和不足的情况,然后,对于那些有余的部分,约定期限后,就不用一直的来讨债;对于那些不足的人,一味的追讨只会丧失民心,不仅认为明旦孟尝君是个贪财好利,不爱惜百姓之人。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去实施的话,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去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且能够及时的止损,发挥它本来的更大效益。
冯谖真正救孟尝君于水火之中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当时秦国和楚国开始散布谣言,齐湣王被其流言蜚语所蒙蔽,认为孟尝君的名头已经盖过了自己,便罢免了孟尝君。都说:“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门客们都离开了,而这时的冯谖没有离开孟尝君,甚至为了他西游秦国。而这关键性的一游,又使得孟尝君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职位。其实,冯谖使用的不过是照猫画老虎罢了,他巧用“雌雄”来将两国之间的关系作比,直言两国对抗是雌雄之争,这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君王的胜负欲,秦昭王便长跪问道:“用什么办法才可以使秦国不做雌国呢?”进而引出自己此行来的真正目的,使得齐国被各国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孟尝君,而如今孟尝君被罢免,正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把他请到秦国来当宰相,那么秦国的势力就也不言而喻了,如果齐国到时候再把孟尝君任用,那么国家的势力就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那么雌雄还是不能得以决断,而在齐国这边,冯谖又说:“秦国希望借助孟尝君的势力加强国力,如果真的让秦国的计谋得逞,那么齐国的势力必然被大大的削弱,让齐国君主抢在秦国使臣赶来之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并且多给封地,这样就能保住齐国的威势。”而对于齐闵王一听到了强国居然想通过抢自己的丞相来实现他称霸的宏愿,在探知了实情后,马上恢复了孟尝君的职位并且又增加了一千户封地给孟尝君,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由来。
这时候,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已然是完全不一样了,虽然自己的宾客众多,却在他失意之时抛弃他,反倒是当时自己看不上的冯谖,多次为他铤而走险,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心中,冯谖已然成为了他的救命恩人。正当孟尝君对宾客们这种行为唾之以沫时,冯谖却认为,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富贵者有很多的门客,贫贱者有很多的朋友,这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貌。就像赶集的人一样,他们不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希望得到的东西那里已经没有了,他希望孟尝君仍旧能够以从前的理法和规矩去对待宾客,而孟尝君对于冯谖这番话也表示认可,就这样,一切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随着田文的名声进一步提高,田文专权也进一步加强,以至于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齐湣王感受到了来自田文的威胁,借田甲挟持案,嫁祸田文,田文恐惧,就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国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田文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田文,便与田文和好,与他亲近起来。而后。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
孟尝君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来,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左右逢源,得到了像冯谖这个有勇有谋的能人志士的帮助,使得他能在一次次的危机中化险为夷,最终也能在朝堂之上不至于被残害而亡。《滕王阁序》中曾经写道:“孟尝高洁”,可见孟尝君这个人物角色始终有他的正面意义,而对于像冯谖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一方面是他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他的忠诚,而这样的品质在今天也实在是难能可贵。
关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和史记孟尝君列传主要内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