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山居秋暝分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以及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山居秋暝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有哪些
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特点: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旅橘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又如《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恬淡闲散的心情。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三)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就像胡应麟《诗薮》和黄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一首名作。作者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全诗的语言清丽。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本诗通过写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山林生活的向往的情感。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王维的山水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无论遣词造句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王维的山伍猛水诗:《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第一句较为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腔镇桥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王维山水田园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为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的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侍蔽华到了空明无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灵的美完全的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如《鹿柴》:“空山不枣谈友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又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我特别喜欢“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两句,觉得“咽”和“冷”用得特别的传神,准确,一下子就将静态的美变为动态的美,活了整句,活了整首诗。 由于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所以他的诗歌中往往掺杂着很深的佛理。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关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由早期的写气图貌和巧为形似之言,进入到“ 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禅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如《终南别业》中的“行到凳槐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尽处,自然也是深山空境无人之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可谓诗与境谐,禅会于物。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他出生在儒学世家,绘画音律无不精通,被人誉为"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其被人所称颂.盛唐时的《河岳英灵集》中对王维的评价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而宋代文豪苏轼在〈〈东坡林志〉〉中对王维的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则非常精辟允当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的鲜明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诗承上启下,将山水诗由勃兴期推向昌盛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山水诗.下面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意盎然,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其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诗中有画"诗画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的.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巨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写入诗中,凭借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
如王维的早期诗作《桃源行》的意境是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来体现的."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春来遍是桃花木,不辩仙源何处来."等等画面的展现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
又如王维的后期山水诗代表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写了鹿柴尺饥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寂静与幽暗.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再看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在首联中描写终南山直干云霄的壮伟雄姿和东延海隅的磅礴气势,在辟空而来的突兀挺拔之势和极富艺术想象力的对句中,给人强烈的壮美印象,"近天都"虽属夸张,但这是诗人仰视差纳终南山时对它巍峨高峻之势所作的艺术概括."到海隅"描写终南山逶迤绵延,峰峦起伏之态,概括出远观的景象.颔联写诗人攀登终南山时所见云烟变幻的美景,诗人置身于大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像是云的海峰,再往前走,白云化为雾气,至走入雾中,连近处的雾气也看不清了,既显示出大山景物的变幻多姿,也表达出诗人不由兴起的惊叹,愉悦和赞美之情.在迷蒙的喜悦之中,诗人登山中锋,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中峰的雄姿.
以上都是王维以画入诗的名陵庆返作,这是六朝以来山水诗创作的一大发展,它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的束缚,刻画过于琐细的毛病.王维突破了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法入诗,使山水诗具有浓郁传神的诗画美.
(二)"形神兼似"的空灵美
王维山水诗,既继承了二谢(谢灵运,谢朓)的工笔精细,注重形象实感的优点,又能以禅入诗,使山水诗从直感,直叙跃进到妙想入神的境界.即从"形似"跨进到"形神兼似"的新阶段.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夸张地写汉江同三湘,九派的联系,将天地之外的江流和似有似无的山色,同江中的城邑倒影及奔向远方的波澜,虚笔写实,浑为一体,从而把汉江的辽阔悠远,襄阳悚立江畔的神姿,诗人闲逸的心境,都表现得极为生动传神.
王维受其母亲的影响较深,吸收禅宗的超然脱俗,以佛家的目光观察世界,"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同时,又将佛教的"空","寂"之境,作为人生的归宿.因此,他的诗作,尤其是后期写的《辋川集》,呈现出"空灵境界",这正是他的山水诗达到极致的一个标志,也是他的山水诗形神兼似的最好解释.所以他的山水诗空灵冲淡,幽雅悠远,意蕴无穷,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和谐统一的音响美
王维凭着对音乐的特殊修养,在创作山水诗时,能够比别人更敏锐地感受并精确地把握山水自然的天籁.通过精炼而富于诗意的语言,作有声有色的表达.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弓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花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一轮明月破云而出,优柔的月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醒的山鸟,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形象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娴静.
又如《春中田园作》:
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在这首诗中,春鸠的鸣叫,燕子的呢喃与斧伐的"坎坎",锄觇的"锵锵"混合成一首悠扬的春天奏鸣曲:雪白耀眼的杏花纷纷扬扬,鸠歌燕舞,农人忙着整桑治水……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情画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在这幅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世俗画卷里,意象的铺排是循着音声的律动徐徐展开的,尽管整幅画面始终是淡淡的色调,然而有了鸣禽人声就变得热闹多了,使读者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中悟及"东风暗换年华"的人生哲理.这是借音响来突出渲染画面物象的动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状态.
从以上诗例中,可以看到,诗人不仅融音乐技巧入诗,写出山水中律动的自然天籁,也通过某种音响的特点传达诗人的情志,透露人同自然相契的虚静与灵动.《礼记·乐记》有句话说的好:"乐者,音之所由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不同音响,会产生不同的情志.王维将平凡的音响融于诗中,以表现自然生态的动静生息和飞跃的生命活力,并着意用不同音响在心弦上鸣奏,显示自己不同的心境.这就是王维山水诗着意刻画自然音响带来的诗意和魅力.
二 ,以上是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而王维诗歌的风格也是多样性的.
关于王维山水诗歌的风格,历来诗评家们有过许多评述.诗歌的艺术风格,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个性,审美爱好以及诗歌的意境,意境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优美,清雅冲淡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诗人的那些反映隐逸生活情趣的山水诗中.请看诗作《山居秋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选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象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
[img]关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山居秋暝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