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休妻(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孟子休妻,以及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孟子欲休妻的相关故事
原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故事梗概: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空袭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哗亏游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器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原文】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
曰:“何知之?”孟子乱销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 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 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
【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img]孟子因妻子做了什么要离婚,孟母是如何回应的?
大家都知道,儒家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时常强调“克己复礼”。而这个“礼”,其实便是《周礼》。在《周礼》中,周公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不允许有丝毫的逾矩。而在生活行为方面,儒家则强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果与礼不符,便会遭到世人耻笑。而孟子便曾因为妻子坐姿不雅,想要离婚。
在《韩诗外传》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名为“孟子欲休妻”。话说,孟子有一天回到家里,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家,岔开两条腿坐着,姿势很是“豪放”。孟子瞬间觉得脸上无光,便找到母亲说:“我妻子不讲礼仪,我要休了她。”孟母并未听儿子的片面之词,而是问道:“她如何不讲礼仪了?”
孟子愤怒地说:“她岔开腿坐着,这难道还不是不讲礼仪么?”孟母问道:“你是怎么知道她岔开腿的?”孟子说:“我亲眼看到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你妻子不讲礼仪。
《礼记》上不是说了么?在将要进屋时,要先问问谁还在屋里。将要进厅堂时,一定要高声传扬,让厅里的人知道你来了。将要进屋时,眼必须往下看,以防止别人没有准备。”
“现在你前往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走路又没有发出声音,因此才看到了妻子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有礼貌,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貌!”孟子被老母亲一顿怼,感觉自己理亏,再也不敢提休妻的话了。而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孟母不仅是一位好猜氏母亲,而且还是一位好婆婆。帮理不帮亲,正是在她的教育之下,孟子才能成为一代“亚圣”。
那古人要休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人违背了以下七项内容会被丈夫休掉。分别是:不顾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在这“七去”中,除了“无子”和“有恶疾”外,其他都是妇人品德低劣被逐出家门,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也合情合理。
为何说“无子”和“有恶疾”不应该作为休妻的标准呢?因为根据生物学知识,夫妻怀孕是男女双方的事。无子并不一定是女人的错,有可能是男人出了问题。没有孩子穗首散,光让女人来背这个锅,属实不光彩。而古人认芹旁为“有恶疾”休妻,是因为妻子一旦得了重病,便无法参与家族祭祀。
古人将家族祭祀看得很重要,认为这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所以生了重病的妻子便会被休掉。但现在看来,这条规矩太不近人情。妻子为这个家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多,生病了就休掉人家,这还是人干的事么?所以这两个标准不合理。当然,在当今社会,婚姻还是相对自由的。只要双方协商好,便可以离婚。也不存在女性被男方休掉一说。
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译
《孟子欲休妻》的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呆在屋子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门看到了妻子的样子,对他的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让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物键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粗脊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孟子欲休妻》原文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岩蚂渗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关于孟子休妻和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