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完整版全文文字(弟子规全文 正版)

22 0 2024-07-17

## 弟子规全文及详解### 简介《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儒生贾存仁修订完成的三百六十句的启蒙读物。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该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教导儿童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为人处世等方面,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蒙学教材。### 全文及详解####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弟子规全文及详解### 简介《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儒生贾存仁修订完成的三百六十句的启蒙读物。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该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教导儿童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为人处世等方面,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蒙学教材。### 全文及详解####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贤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注重日常言行,做到谨慎、诚信。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完成以上这些根本道德的基础上,如果还有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

父母呼唤,要及时应答,不可拖延。

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父母教诲,应该恭敬聆听。

父母批评,应该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室清,衣冠整。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

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

早晨起床后,要先向父母问安;晚上回家后,要将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告诉父母。

出门要告诉父母去向,回家要当面拜见父母。

保持住处环境的整洁,衣服穿戴要整齐。

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去做,擅自做主,就有损为人子女的道理。

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收藏,私藏东西会伤害父母的心。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

父母所喜爱的,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所厌恶的,要小心谨慎地去除。

自身受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忧。自身的品德有缺陷,会让父母蒙羞。

父母疼爱我,孝顺父母并不难。父母不喜我,还能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贤德。#### 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

为兄长要友爱,为弟弟要恭敬。

兄弟之间和睦友爱,父母自然欢喜,这是孝顺父母的重要内容。

对钱财不要斤斤计较,就不会产生怨恨。

说话要懂得忍让,就不会产生忿怒的情绪。####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建,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释】

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珍惜时光,因为人老了很容易到来。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大小便后,要洗手。

戴帽子要戴正,扣子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戴整齐。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要乱放乱丢,以免弄脏。

只有品德和才能,才是值得骄傲的。如果在这方面不如别人,就应该自我激励,努力赶上。

如果衣服、饮食不如别人,不要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物虽旧,勿轻弃。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道过已,勿建言。 过不规,道两缺。

【解释】

东西虽然旧了,也不要轻易丢弃。

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他。

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话去打扰他。

不要揭露别人的短处。

不要宣扬别人的隐私。

别人已经知道错了,就不要再去劝告他,以免让人反感。

看到别人犯错不加以劝诫,对人对己都不利。####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泥。坏人心,损寿命。

【解释】

凡是开口说话,都要以诚信为本。欺诈和虚妄的言语,怎么可以随便乱说呢?

与其说很多话,不如少说。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

奸诈取巧的言语,如同污泥浊水一样肮脏。它会败坏人的心术,损害人的寿命。#### 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解释】

所有的人,都需要爱护。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大地上。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华者,望重之。人所服,非言奇。

【解释】

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人们所敬重的,并不是外表容貌。

有才能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人们所信服的,并不是言语的奇特。#### 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释】

同样是人,品类却不相同。

追求世俗名利的人很多,仁慈博爱的人却很少。

真正仁德的人,人们都敬畏他。他说话正直无私,不阿谀奉承。

能够亲近仁德的人,好处无穷。自己的品德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近仁德的人,害处无穷。会被小人包围,最终一事无成。#### 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解释】

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只是死读书,就会变得华而不实,这样的人能有什么用呢?

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不学习知识,就会固执己见,不明白事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解释】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都要专注。

正在读这本书,就不要想着另外一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一本书。

学习计划要宽松,学习时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下到了,疑难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心中有疑问,要及时记录下来。向别人请教,寻求正确的答案。### 结语《弟子规》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学习做人做事的宝贵教材。即使在现代社会,其所倡导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美德,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