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五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31 0 2024-07-20

简介

“五退避三舍”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故事。

五退避三舍

蔺相如奉命完璧归赵

秦国派使者奉上和氏璧,想用十五座城池与赵王交换。蔺相如奉命将和氏璧带到秦国,然而他识破了秦王的诡计,于是机智地将和氏璧完璧归赵。

秦王恼羞成怒

简介

“五退避三舍”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故事。

五退避三舍

蔺相如奉命完璧归赵

秦国派使者奉上和氏璧,想用十五座城池与赵王交换。蔺相如奉命将和氏璧带到秦国,然而他识破了秦王的诡计,于是机智地将和氏璧完璧归赵。

秦王恼羞成怒

秦王得知和氏璧被夺回,恼羞成怒,派兵追击蔺相如。蔺相如率领赵国军队,在渑池与秦军对峙。

五退避三舍

秦王见蔺相如不肯交出和氏璧,就派使者传话:“寡人与赵王相会,赵王不肯退避三舍,这是无礼的行为。”蔺相如毅然下令赵军后撤三舍(三十里),以表示赵国的尊重。

秦王无计可施

蔺相如的退让令秦王无计可施,只好与赵王在渑池会见。会上,蔺相如据理力争,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最终,秦王不得不承认赵国的平等地位。

意义

“五退避三舍”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以及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智慧。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以礼让和宽容的态度平息纷争,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