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路甬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多级标题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延伸 ---
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路甬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多级标题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延伸 ---
一、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条理清晰,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诗句引入,点明了科技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的不同生活场景,展现了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总结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呼风唤雨”的含义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科技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解释道:“在古代,‘呼风唤雨’常用来形容神仙或法术的神奇力量,而在今天,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由此引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带领学生学习重点词语如“依赖”“潜入”等,并结合图片展示相关科技成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理解课文内容
- 请学生找出文中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的句子,例如“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而到了20世纪,“靠动脑筋,用科学技术”创造了无数奇迹。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
品味语言
- 文章引用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可结合诗意,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如同春天般蓬勃生机。 - 讨论:“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启发学生体会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震撼与欣喜。3.
小组合作
将全班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20世纪的重大发明(如飞机、电视、互联网),讨论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派代表汇报成果。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现代科技的小视频,如无人驾驶汽车或智能家居,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进步的魅力。 2. 鼓励学生思考:“未来的科技还会带来哪些惊喜?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东西帮助人们生活更美好?”
(五)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全文:“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大家从小树立科学梦想,长大后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五、课堂延伸
布置作业: 1. 查阅资料,整理20世纪以来的重要科技发明及其作用。 2. 绘制一幅科幻画,展现未来科技可能带来的奇妙景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路甬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多级标题**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延伸 ---**一、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条理清晰,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诗句引入,点明了科技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的不同生活场景,展现了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总结归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呼风唤雨”的含义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科技发展的意义。---**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解释道:“在古代,‘呼风唤雨’常用来形容神仙或法术的神奇力量,而在今天,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由此引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带领学生学习重点词语如“依赖”“潜入”等,并结合图片展示相关科技成果。**(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理解课文内容** - 请学生找出文中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的句子,例如“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而到了20世纪,“靠动脑筋,用科学技术”创造了无数奇迹。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 **品味语言** - 文章引用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可结合诗意,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如同春天般蓬勃生机。 - 讨论:“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启发学生体会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震撼与欣喜。3. **小组合作** 将全班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20世纪的重大发明(如飞机、电视、互联网),讨论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派代表汇报成果。**(四)拓展延伸**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现代科技的小视频,如无人驾驶汽车或智能家居,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进步的魅力。 2. 鼓励学生思考:“未来的科技还会带来哪些惊喜?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东西帮助人们生活更美好?”**(五)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全文:“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大家从小树立科学梦想,长大后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五、课堂延伸** 布置作业: 1. 查阅资料,整理20世纪以来的重要科技发明及其作用。 2. 绘制一幅科幻画,展现未来科技可能带来的奇妙景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