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恻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简介:
孟子公孙丑上是《孟子》的一篇,讲述了孟子和公孙丑的一次对话,探讨了人性本善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多级标题:
一、原文
二、翻译
三、解析与探讨
一、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爱人之心。”
公孙丑曰:“然则如彼何?”
孟子曰:“人之情,相类也。恶人之有不忍人之心者,犹水之就下,火之向上也。彼欲行不忍人之事,则其心之不忍人,如水之就下,火之向上也。彼欲行仁之事,则其心之忍人,亦如水之就下,火之向上也。”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简介:
孟子公孙丑上是《孟子》的一篇,讲述了孟子和公孙丑的一次对话,探讨了人性本善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多级标题:
一、原文
二、翻译
三、解析与探讨
一、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爱人之心。”
公孙丑曰:“然则如彼何?”
孟子曰:“人之情,相类也。恶人之有不忍人之心者,犹水之就下,火之向上也。彼欲行不忍人之事,则其心之不忍人,如水之就下,火之向上也。彼欲行仁之事,则其心之忍人,亦如水之就下,火之向上也。”
二、翻译: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心,也都有爱心。”
公孙丑问道:“那么那些人怎么样?”
孟子回答:“人的感情是相似的。恶人有不忍心,就像水向下流,火向上升。如果他想做不忍的事情,那么他的不忍之心就像水向下流,火向上升一样。如果他想做仁的事情,那么他的忍人之心也像水向下流,火向上升一样。”
三、解析与探讨:
孟子公孙丑上是一篇讨论人性本质的文章,强调了人性本身的两个对立面——不忍心和爱心。人的不忍心和爱心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人的感情和行动都是相类之物,在行动扭曲的时候,感情也随之变得扭曲。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人容易被恶性的环境所影响。恶人之所以有不忍心,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种不正常,甚至有害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使得恶人的感情扭曲了。而如果是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会自发地表现出自己的爱心和善良。
因此,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修身养性,使得自己的心境逐渐向良善的方向发展。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才能自发地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这也是让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