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真声律启蒙(十一真声律启蒙第三小节楷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十一真声律启蒙,以及十一真声律启蒙第三小节楷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声律启蒙11·十一真
声律启蒙·上·十一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冠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州雀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枣薯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册岩早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獬豸 :传说中的神兽独角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
麒麟 :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歼枯蔽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韩卢 :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猎犬。《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此处用其字面意义与“苏雁”构成对仗。
苏雁 :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汉书·苏武传》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19年,后来两国交好,互通使者。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
陆橘 :陆绩所收藏的橘子败薯,参见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梅可望,橘堪怀 :《三国志·陆绩传》:陆绩五岁,袁术出橘,绩怀三枚,拜而堕地。曰:“欲归遗母。”术奇之。
庄椿 :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后来用庄椿象征长寿。
韩五鬼 :唐韩愈《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李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北魏 :南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
西秦 :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啭 :鸟叫。
烁烁 :火光明亮的样子。
粼粼 :波光闪耀的样子。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 :即《酒德颂》,晋人刘伶(字伯伦)所作,歌颂饮酒的德行。文中有“行无辙迹,居无室庐”之语。
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即《钱神论》,晋人鲁褒所作,极言金钱之作用,以讽刺时局。文中有“动静有时,行藏有节(钱的流通与否有一定的时节)”之语。动和行,指钱币在交易过程中流通;静和藏,指商品未流通则钱币被收藏。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氏州。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学写诗 ||《声律启蒙》之上卷·十一真(下)
[译文]
香与火对应,炭与柴对应,泰山的曰观峰与河南洛阳境内的天津桥对应。清净的心境与能判断真假的能力对应,村妇与宫嫔对应。仁爱则没有敌人,有德则会得到帮助,万石与千钧对应。三峡的水波涛汹涌,溪水里的冰缓慢移动。汉朝赵充国军功显赫,汉宣帝为他在麒麟阁中绘制画像;子弟子子张将孔子"言忠信,行敬等"的教诲写在衣带上,以示永记不忘。潜心专研百家经典,领悟圣贤思想;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羞于沾染上世俗名利的污秽。
[注释]
薪:柴火。
日观:泰山顶上的一座山峰名,为观日出的最好地点。此处“观”读“惯”,是借用这个去声(仄声)的读音和“天津”的“津”(平声)构成对仗。天津:天津桥的简称,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之上,为简氏隋炀帝所建。此名字面的意思是天河的渡口。
禅:佛教中有些派别讲究坐禅,故以“禅”代指佛教。
道:道教。
仁无拦告散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仁者无敌。”意思是用仁德统治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德有邻:出自《 论语 ·里仁》。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人帮助。
石(音dàn):重量单位,一说160斤为石,一说四钧(120斤)为石。
冉冉:慢慢漂流的样子。
冰:按照此书的体例,处于“冰”字位置的应该是个真韵字,但“冰”是蒸韵字,与体例不合,系作者之误。祝明本此句作“陌陌九街尘”。
充国:赵充国,西汉武帝、宣帝时的著名武将,在讨伐匈奴、西羌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阁:麒麟阁,汉武帝时在未央宫内所建的一座高阁,汉宣帝在阁中画了汉代十一大功臣之像,赵充国的像便在其中。
“子张言行贵书绅” 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学生子张问孔子关于“行”的问题,孔子回友誉答了他,子张当时手上没有记录用的竹简,便写在自己衣裳的大带上。绅,古人衣裳上的大带。行,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为平声(行走、行为,庚韵),一为去声(品行,敬韵),此处是用平声字的意义、仄声字(去声)的读音,和下联的平声字“书”构成对仗的。
绝域:最高境界。
纤(音xiān)尘:纤维和灰尘,喻指微小的、不值得看重的东西。
[img]声律启蒙十一真解释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精彩解说:
邪和正相对,假和真相对,獬豸和麒麟相对。名犬韩卢和替苏武送信的大雁相对,陆绩藏在怀里的橘子和庄子提到的大椿树相对。韩愈写过五类穷鬼,李白吟到对影三人耐瞎拦,北魏和西秦相对。蝉鸣声悲凉,哀叹昌胡夏天即将过去;莺啼婉转,哀怨春天就要结束。野火神裂闪烁着红色的光芒,清澈的溪流闪烁着粼粼波光。刘伶的《酒德颂》中有“行无辙迹,居无室庐”的句子;鲁褒的《钱神论》中有“动静有时,行藏有节”的句子。
关于十一真声律启蒙和十一真声律启蒙第三小节楷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