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一真(声律启蒙十一真香对火翻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声律启蒙十一真,以及声律启蒙十一真香对火翻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声律启蒙十一真解释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精彩解说:
邪和正相对,假和真相对,獬豸和麒麟相对。名犬韩卢和替苏武送信的大雁相对,陆绩藏在怀里的橘子和庄子提到的大椿树相对。韩愈写过五类穷鬼,李白吟到对影三人耐瞎拦,北魏和西秦相对。蝉鸣声悲凉,哀叹昌胡夏天即将过去;莺啼婉转,哀怨春天就要结束。野火神裂闪烁着红色的光芒,清澈的溪流闪烁着粼粼波光。刘伶的《酒德颂》中有“行无辙迹,居无室庐”的句子;鲁褒的《钱神论》中有“动静有时,行藏有节”的句子。
[img]水煮声律启蒙第三十三章.十一真(三
水煮声律启蒙第三十三章.十一真(三)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按照老高的规划,第31章到第60章是本文的中部。在上部讲完韵部、平仄和对仗等基础知识后乎碧,这一部分在文涉典故之外,重点讲诗的鉴赏和创作。
这章典故不多,我们先说说近体诗的格律。所谓近体诗于唐代开始创格,所以这里的“近”指的是唐,与古体诗相比有格律、对仗等诸多要求。
对仗还好说,关于格律,许多初学者视为畏途。浅尝辄止后,或者一声叹息地放弃了格律诗的创作,或者无知无畏地举起了“格律无用”的大旗。
当然,这不怪他们,是我们没有讲好!
好了,开讲之前,必须先复习一下关于平仄的知识。
讲平仄主要在第十三章,回去翻费时费力费流量,索性复制一段过来:S.H.E有首歌叫《中国话》,唱到“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平平仄仄平平仄…”这里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格律,而“平上去入”就是平仄,其中“平”是平声,“上去入”都是仄声。
如果对个别字是平是仄还不是很熟谙的话,就请你学习老高,在身边放一本韵书,或者,去关注一下搜韵这个公众号吧。你输入一个字,它就会告诉你这个字的韵部。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把精力花在机械记忆上,用点方便快捷的外挂,不丢人。
当然,有些字多音多义,亦仄亦平,这种判断是程序替代不了的领域。
好了,我们正式讲格律,格律说白了就是这些平平仄仄的排列方法,老高尽量讲得浅显些,想要看懂,不需要多少文字知识,相反,你需要懂点数学。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五律。
所谓五律,就是每句五个字,一共八句四十个字,每个字可以对应三种平仄关系,即:平、仄、通(可平可仄)。
这样,在没有任何规则的情况下,这首五厅敬律可以表示为: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为了讲述方便,一定要写成这样两句一排的样子,一二句横向相邻,一三句纵向相邻)
下面,我们输入规则1,规则1的表述为:a.偶数句尾压平声韵岁伏举,b.奇数句尾为仄声(首句入韵的变格暂不考虑)。
输入后,这首五律变化为:
通通通通仄,通通通通平。
通通通通仄,通通通通平。
通通通通仄,通通通通平。
通通通通仄,通通通通平。
规则2是最重要的,它的表述为:a.同一句第2字和第4字属性不同(即一平一仄),b.每一句第2字与其横纵相邻句的第2字属性都不同(a+b可以推出每一句第4字与其横纵相邻句的第4字属性也都不同)。
下面我们以首句第2字为平声为例,输入规则2。
于是,这个五律变化为:
通平通仄仄,通仄通平平。
通仄通平仄,通平通仄平。
通平通仄仄,通仄通平平。
通仄通平仄,通平通仄平。
仔细一看,偶数句第2字和第4字属性,与前一句相反,这在诗词术语中叫做相对;又与后一句相同,这在诗词术语中叫做相粘。
OK,你能理解到这,相当于玩五子棋知道了横纵斜五子相连即为获胜,虽然还有黑棋禁手等高阶规则,但已经不影响游戏了。
规则3说的就是两种禁手,它的表述为:a.任何句子的第3.4.5字不能同为平声(三连平禁手);b. “通平通仄平”句式中第1.3字不能同为仄声(孤平禁手)。
七律和五律大原则都一样。就是规则2可以改成:a.同一句第4字和第2.6字属性不同,b.每一句第4字与其横纵相邻句的第4字属性都不同。规则3可以改成:a.任何句子的第5.6.7字不能同为平声;b. “通仄通平通仄平”句式中第3.5字不能同为仄声。
至于绝句,只看前四句就可以了。至于排律,按规则往下添加就行。
恭喜你,能理解到这,关于格律的Normal难度就通关了。如果你想挑战Nightmare难度,那么还有拗句、拗救、特殊句式(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特殊体例(比如阳关体)在等着你。老高在这里就不讲了,主要是怕给大家再讲乱了。
至于Hell难度,主要就是给现有格律体系挑挑毛病了。事实上,格律这东西是典型的判例法,而不是成文法。他是后人根据前人的创作习惯归纳总结出来的,是完全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所谓“孤平”云云,不过就是绝大多数古人都不那么写而已。比如王力先生说《全唐诗》中,孤平律句只有两句,李子兄就告诉我其实还有。又比如王力和启功对孤平的表述就不相同,在大量阅读统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才是Hell难度的乐趣所在。当然了,臣妾做不到啊!
剩下篇幅略说本章典故。
仁无敌出自《孟子》“仁者无敌”;德有邻出自《论语》 “德不孤,必有邻”,字面理解就是用仁德统治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对抗;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人帮助。 民国二号人物李宗仁,字德邻,我猜,起名的人一定是读过《声律启蒙》的。
—END—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獬豸 :传说中的神兽独角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
麒麟 :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歼枯蔽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韩卢 :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猎犬。《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此处用其字面意义与“苏雁”构成对仗。
苏雁 :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汉书·苏武传》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19年,后来两国交好,互通使者。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
陆橘 :陆绩所收藏的橘子败薯,参见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梅可望,橘堪怀 :《三国志·陆绩传》:陆绩五岁,袁术出橘,绩怀三枚,拜而堕地。曰:“欲归遗母。”术奇之。
庄椿 :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后来用庄椿象征长寿。
韩五鬼 :唐韩愈《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李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北魏 :南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
西秦 :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啭 :鸟叫。
烁烁 :火光明亮的样子。
粼粼 :波光闪耀的样子。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 :即《酒德颂》,晋人刘伶(字伯伦)所作,歌颂饮酒的德行。文中有“行无辙迹,居无室庐”之语。
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即《钱神论》,晋人鲁褒所作,极言金钱之作用,以讽刺时局。文中有“动静有时,行藏有节(钱的流通与否有一定的时节)”之语。动和行,指钱币在交易过程中流通;静和藏,指商品未流通则钱币被收藏。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氏州。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学写诗 ||《声律启蒙》之上卷·十一真(下)
[译文]
香与火对应,炭与柴对应,泰山的曰观峰与河南洛阳境内的天津桥对应。清净的心境与能判断真假的能力对应,村妇与宫嫔对应。仁爱则没有敌人,有德则会得到帮助,万石与千钧对应。三峡的水波涛汹涌,溪水里的冰缓慢移动。汉朝赵充国军功显赫,汉宣帝为他在麒麟阁中绘制画像;子弟子子张将孔子"言忠信,行敬等"的教诲写在衣带上,以示永记不忘。潜心专研百家经典,领悟圣贤思想;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羞于沾染上世俗名利的污秽。
[注释]
薪:柴火。
日观:泰山顶上的一座山峰名,为观日出的最好地点。此处“观”读“惯”,是借用这个去声(仄声)的读音和“天津”的“津”(平声)构成对仗。天津:天津桥的简称,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之上,为简氏隋炀帝所建。此名字面的意思是天河的渡口。
禅:佛教中有些派别讲究坐禅,故以“禅”代指佛教。
道:道教。
仁无拦告散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仁者无敌。”意思是用仁德统治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德有邻:出自《 论语 ·里仁》。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人帮助。
石(音dàn):重量单位,一说160斤为石,一说四钧(120斤)为石。
冉冉:慢慢漂流的样子。
冰:按照此书的体例,处于“冰”字位置的应该是个真韵字,但“冰”是蒸韵字,与体例不合,系作者之误。祝明本此句作“陌陌九街尘”。
充国:赵充国,西汉武帝、宣帝时的著名武将,在讨伐匈奴、西羌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阁:麒麟阁,汉武帝时在未央宫内所建的一座高阁,汉宣帝在阁中画了汉代十一大功臣之像,赵充国的像便在其中。
“子张言行贵书绅” 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学生子张问孔子关于“行”的问题,孔子回友誉答了他,子张当时手上没有记录用的竹简,便写在自己衣裳的大带上。绅,古人衣裳上的大带。行,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为平声(行走、行为,庚韵),一为去声(品行,敬韵),此处是用平声字的意义、仄声字(去声)的读音,和下联的平声字“书”构成对仗的。
绝域:最高境界。
纤(音xiān)尘:纤维和灰尘,喻指微小的、不值得看重的东西。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蔡惠 :东汉人。据《汉书》载,蔡惠梦见得到一棵谷穗又失去了,郭乔给他圆梦,说“禾”旁加“失”字是“官秩”(官爵的等级)的“秩”,你应当会升官了。后来果真升了官。
刘蕡 :《旧唐书·刘蕡传》记载,刘蕡参加朝廷的考试,在对策中痛陈宦官对国家的危害,考官虽然叹服,但宦官当道,不敢录取他。同考的人说:“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
五典 :传说中上古的书名。后人附会为上古五位贤君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三坟 :传说中上古的书名。后人附会为上古三位贤君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唐李杜 :唐朝的李白、杜甫。
晋机云 :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著名的文人。
鸠唤妇 :据清郝魏行《尔雅·释鸟》“隹其,鳺鴀”下引三国时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说,雄鹁鸠灰色,脖颈上没有彩色的羽毛,天阴下雨时则将身边的雌鹁鸠赶走棚如,天将转晴时又大声鸣叫将雌鹁鸠唤回,俗语讲“天将雨,鸠逐妇”,就是指这种鸟。
雁呼群 :大雁在群飞迁徙时,经常鸣叫以互相呼应。
周仆射 :《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人周顗[yǐ]作了仆射以后,好酒成性,经常一醉则三日不起,时人称之为“三日仆射”。仆射,官名,秦朝始设立,为主管武官骑射之宫。后来各朝沿袭此官职名,但职掌不一,宋以后废。
鲍参军 :南朝宋的鲍照,擅长诗文,特别工于七言歌行体,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手下的前军参军,故后人称他为鲍参军。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北朝的庚信,飘逸得像鲍照。
洵(音xún) :诚然,确实。
众禽长 :众多飞禽的首领。《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长羽毛的飞禽有360种,凤凰是它们的首领。
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成语“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一》。这里反用,说老虎不必像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是燃和滚真正的百兽之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虎为“山兽之君”。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皮余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关于声律启蒙十一真和声律启蒙十一真香对火翻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