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及翻译(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滕文公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孟子的一篇重要篇章。本文主要呈现了孟子对于政治与社会伦理的观点,以及他对于君主与臣民关系的思考。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孟子·滕文公下》的原文及翻译。
## 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曰:滕文公章于稷下,孟子之宿也。庙事既已,孟子从席曰:“夫稷之于戴德,犹尧之于舜也。尧,天之历数也;舜,地之历数也;稷,人之历数也。天地人历数备而后事上帝,禹、舜、禄、稷是用。是故大司农五官,然后王事之。今君事郊,天下共宗庙,而冒功以为他贤,不亦难乎?君官司御于天下,诸侯臣之,事已有礼矣。”
《孟子·滕文公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孟子的一篇重要篇章。本文主要呈现了孟子对于政治与社会伦理的观点,以及他对于君主与臣民关系的思考。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孟子·滕文公下》的原文及翻译。
## 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曰:滕文公章于稷下,孟子之宿也。庙事既已,孟子从席曰:“夫稷之于戴德,犹尧之于舜也。尧,天之历数也;舜,地之历数也;稷,人之历数也。天地人历数备而后事上帝,禹、舜、禄、稷是用。是故大司农五官,然后王事之。今君事郊,天下共宗庙,而冒功以为他贤,不亦难乎?君官司御于天下,诸侯臣之,事已有礼矣。”
【翻译】孟子说:“滕文公在稷下进行祭祀,这是我住宿的地方。庙事已经结束,我在坐着的时候说:‘稷象征着尧的德行,就像舜象征着尧的德行一样。尧是天的指定,舜是地的指定,稷是人的指定。只有天、地、人三者的指定齐备之后,才能事奉上帝。禹、舜、禄、稷就是这样做的。因此,大司农和五官官员的任命,才能担当国家的大事。现在君主奉行郊祭,天下共同祭祀宗庙,你们把功劳归于别人,岂不难为君主吗?君主职位掌管整个天下,诸侯是他的臣子,事情都有规矩而进行。’”
上述篇章反映了孟子对于政治与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尧、舜、稷与天、地、人相对应,阐述了人们应当依循天地之道来养德行和成就事业。他认为君主应当具备天下人尊崇的品德,同时也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并且对于郊祀和宗庙的仪式要恪守规矩。孟子在这篇篇章中提出了君主与臣民相互依存、互相负责的思想,强调了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总之,《孟子·滕文公下》通过深入浅出的比喻和言简意赅的表达,生动地阐述了孟子对于政治与社会伦理的见解,展示了其卓越的思想和洞察力。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政治家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