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除夕》白居易(古诗除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诗《除夕》白居易,以及古诗除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除夕白居易解释
除夕的解释
[New Year’s Eve]
元旦 前夜 详细解释 (1).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 :“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 :“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 :“ 京师 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2).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杨沫 《 青春 之歌》 第一部第十一章:“在这除夕的年夜里,她就约了几个同乡、同学和 朋友 到她的公寓来过年。”如:除夕之夜。 (3).旧俗亦指冬至夜。尘唤 清 袁枚 《 随园 随笔·天时地志》 :“ 《太平广记·卢顼传》 ‘是日冬至除夜, 卢 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词语分解
除的解释 除 ú 去掉:除害。派备凯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变 ,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不滚薯 计算 在内:除非。除外。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台阶:阶除 夕的解释 夕 ī 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乷 )夕相处(?)。 泛指晚上: 前夕 。除夕。一夕谈。 旦朝 部首 :夕。
白居易《除夜》古诗
白居易至少写过三首以上《除夕》的诗。这首诗写于830年除夕。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宏圆白居易《除夜》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除夜 》
唐代: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蔽码塌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了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种类别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的,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模散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以及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白居易写的除夕完整
《除夜寄弟妹》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坦携离各长成。
作品赏析
①经年:经年累月,喻时间很久。②除夜:古人讲之除夜,一指“除夕”,即十二月最后一日之夜晚;一指冬至前一日,亦称“除夜”。诗中有“归镇仔思逼新正”,逼是临近,新正即新年。冬至一过,即近新年,故此“除夜”指冬至前一日之“除夜”。《除夜寄弟妹》是一首五律。白居易与其弟让旅伏妹同胞情深,关系融洽。这两句是说,与弟妹流离东西,各在万里这外,一别很久,在此除夜,一人对着孤灯,思念之情不能自禁。这两句俨然一幅孤灯夜坐图,十分传神。--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img]关于古诗《除夕》白居易和古诗除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