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怎么读(资治通鉴怎么读比较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资治通鉴怎么读,以及资治通鉴怎么读比较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资治通鉴”中“鉴”的读音是什么?
- 2、资治通鉴应该怎么读?
- 3、资治通鉴怎么读
- 4、资治通鉴后读什么
“资治通鉴”中“鉴”的读音是什么?
“资治通鉴”中“鉴”的读音是:jiàn
一. 鉴,大型盛水器。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
二. 基本信息
鉴定
鉴 jiàn
部首 金 部首笔画 08 总笔画 13 五笔输入:JTYQ
(1)鉴、鉴、鎔
jiàn
(2)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3)同本义
(4)五笔 JTYQ
三. 基本字义
1. 镜子。
2. 照:光可~人。
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引以为~。
5.用在书信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四.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2. 同本义
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鉴,古祇作坚,从皿以盛水也。其后碰圆搏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鉴,声转为镜。”
鉴谓之镜。——《广雅》
借明于鉴以炤之。——《淮南子·主术》
我心匪鉴。——《诗·邶风·柏舟》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庄子》
春始治鉴。——《周礼》
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
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
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槛外诸鉴。——[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
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
〈动〉
1. 明察,审查
溪极则不鉴。——《吕氏春秋·适音》
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言观色;看脸色行笑祥事);鉴事(明察事理)
3. 照看。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
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
5. 借鉴,鉴戒
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五. 组词及造句
1、印鉴
造句:针对提取出的圆形印鉴印文缺损,本文建立了三个基准图像,运用形态学的细化算法及膨胀运算对其进行处理,找到缺损位置并进行补偿。
2、鉴定
造句:提高我们对地区群体颅面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骨骼残骸中得到更多的信息,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他或她的遗骸来鉴定个体。
3、年鉴
造句:在米尔斯学院的学生深入研究中,科特纳和他的同事李安妮.哈科将114名妇女的笑容编号,其中,这些妇女在1958年到1960年间在学校照了相并存放在校年鉴里。
4、鉴戒
造句:本文的研究,综合了当前正在推进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各地的做法,为推动我国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有着一定的鉴戒意义。
5、鉴别
造句:方法定义同时还可以通过鉴别表现出一个或者更多结构或者方法版本,对于每一个结构,还可以鉴定研制人使用了哪些腔稿元素和怎样使用的。
资治通鉴应该怎么读?
想读通鉴,必须要有心理准备,你要花上个一年半年的时间来读,这书不是三五天可以看完的。而且读这个书,必须还要准备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是必须的。如果你具备高中以的毁握古汉语知识,那就会容易一点儿,如果不具备,那读起来还是要下点苦功夫的。
我读这升余好套书,用了两年半时间,也只能算是粗读一次,还有很多地方是漏掉没有读的。经过这次折腾,我也多少有点经验,分享一下。
第一个:买一套好书,这个很有必有。通鉴的版本很多,各版本之间会有一点差异,出版社不同,质量也会有不同。这里推荐中华书局的书,中华书局有两套,一套是胡三省注的竖排版的,这套书虽然好,但是竖排版不太方便阅读,还是繁体字。如果你只是读一次,没有必要看这套。如果你是做学问的人,用这套是没有问题的。除了这个之外,中华书局还有一套横排版的。我推荐这个。其他出版社的,有翻过,质量好的太少。
第二步,找一套白话本的对着阅读。这个我推荐柏杨先生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虽然他会有很多评注在上面,但是这些评注也可以帮你理解当时的人与事。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历史基础与历史常识。很多事情,你是不懂的。只有看了别人的评论,而不仅仅是白话翻译的话。那可以理解的更透彻。
第三个:随时百度。百度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时候,百度的速度比查其他资料的速度快很多。
第四个:从自己了解的历史开始。如果你这段时间吵铅刚好看了《汉武大帝》这个电视,那么你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读起。这样读比较容易,理解,能让你习惯古文的叙事方法与节奏。也可以让你产生兴趣。把自己习惯的历史了解了,就会产生新的好奇心,去探索自己不了解的历史。这样读过来,你才可以读下去。不用按顺序从头开始。
第五个:读一章,停一下,想一想。这种书不是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下去,所以你必须读一章,就停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你能加深理解。
第六个:制定一个计划。坚持读下去!我见过100个读通鉴的人,99个会半途而废。可能只有一个人坚持下去了。所以,对于一项这样的工作,你必须有计划。
第七个:如果有有幸,能有一个历史方面博学的人指导你读这套书。那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了。可以随时请教。反正,我是没有这样的美事,你可以问问你们家的长辈,有没有这方面的人。
读完了以后的感觉是这样的,看什么事情都透彻!
[img]资治通鉴怎么读
资治通鉴
【拼毕悉音】: zī zhì tōnɡ jiàn
【解释】: 北宋司马光等用编年体编著的通史。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亏凳。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前403~959)共一手空乎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内容偏重政治、军事,略于经济、文化。
资治通鉴后读什么
《资治通鉴》一书,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历时19年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问世以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明白“治身、治家、治国”的道理,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让历缺治通鉴》问世以后,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因而被梁启超称为“皇帝教科书”。
宋代的宋宁宗(1194-1224年在位)和讲读臣僚曾经用了19年读完此书,从庆元元年(1195)开讲始读,到嘉定十一年(1218)终卷读毕。坦辩读完这部三百万字的居住,宋宁宗很有成就感,不仅同意宣付史馆流芳后世,还大张宴席,款待陪伴他一同阅读的讲读官和相关人员。相关史书《玉牒初草》记载此事道:“以经筵进读《资治通鉴》终篇,赐宰执、讲读、修注官等燕于秘书省。”
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胡三省曾对《资治通鉴》作了详尽的注释,其一生精力,大都集中在此书上。他感慨地说道:“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意思是说,做领导的不知道《资治通鉴》,则想要平治天下而不知道实现大治的根源;做下属的不知道《资治通鉴》,则对上烂御无法侍奉领导,对下无法治理百姓;做子女的如果不知道《资治通鉴》,就会谋取生存一定会玷辱祖先,所作的事情不足以让后人效法。
关于资治通鉴怎么读和资治通鉴怎么读比较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